Files
Download Full Text (2.7 MB)
Description
面對中美貿易戰爭時代的經濟格局,深入洞察香港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特徵、最新動態與潛在挑戰,對特區政府制定前瞻性的經濟、產業及社會政策至關重要。本研究旨在通過大數據分析,精準描繪當前香港網上招聘市場的全貌。研究團隊嚴格篩選了十個涵蓋綜合、行業垂直及靈活用工的高流量求職平台,利用網絡爬蟲技術系統性搜集了於2024年12月1日至2025年1月9日期間發佈的147,026條招聘廣告。經數據清洗(剔除重複及無效數據)後,最終納入142,901條有效數據。藉助先進的大型語言模型(Deepseek V3)進行自動化文本挖掘,本研究高效提取並分析了職位屬性、技能要求、薪酬福利等多維度關鍵信息,為揭示市場趨勢奠定了堅實的實證基礎。主要研究發現如下:
一、整體市場格局:傳統主導、需求兩極、透明度堪憂
1. 結構固化,服務業驅動顯著:香港招聘市場需求高度集中於傳統服務業(進出口/批發零售、金融保險、住宿膳食佔逾四成),地域上亦極度聚集於核心商業區。
- 職位供給以全職(逾八成)、初級崗位(佔四成)為主,輔以相當數量的高級職位(逾兩成),呈現「啞鈴型」職級結構。
- 工作內容則由管理與服務類(合計逾六成)主導。這反映了香港既有的服務型經濟結構。
2. 用工市場在技能需求上呈現「實用主義」與「兩極分化」。
- 學歷與經驗要求差異懸殊,既有大量低門檻崗位(近六成無需大專以上學歷),也穩定需求高學歷專才(近三成要求大學或以上)。
- 硬技能方面,基礎數碼能力(近四成需求)已成常態,特定行業重視專業資格;然而,對尖端技術(如AI/大數據,需求不足2%)的吸納明顯滯後。
- 軟技能則高度聚焦於團隊協作、注重細節與主動性等確保執行效率的務實品質,對創造力等需求相對較低。
3. 在工作質量與福利方面呈現「基礎保障為主,但透明度嚴重不足」的特點。雖然五天工作制、月薪及核心福利相對普遍,但大量關鍵信息的缺失限制了求職者對職位「實質質量」的全面評估。
- 工作時間安排:五天工作週雖為市場常態(佔過半數),但大量職位(逾七成)未註明具體工時。同時,對每週少於20小時工作的需求(佔一成)相對顯著,反映市場存在彈性工時空間,惟清晰度與選項不足。
- 薪酬福利:月薪制及基本福利普遍,惟薪酬透明度嚴重不足。月薪制佔主導,年假、醫療、花紅是最常提及的福利。然而,過半數職位未披露具體薪酬水平,是評估工作質量的最大障礙;已披露的薪酬主要集中於中等水平(1.5萬至2.5萬港元)。
- 平等機會聲明:普遍缺位,多元共融意識有待加強。絕大多數(近九成)招聘廣告未包含平等就業機會的聲明,反映相關實踐重視不足。
二、行業聚焦(以進出口貿易、批發及零售業為例):放大市場特徵與問題
作為勞動力需求大戶,進出口貿易、批發及零售業的招聘特徵印證並放大了整體市場趨勢:
1. 該行業職位更聚焦前線服務與基層,兼職需求更高,深刻反映了其以客戶互動和彈性人手調配為核心的運營模式,職位結構明顯比整體市場更為「向下沉」。
- 服務職能佔絕對主導(48.8%),遠超管理類(25.5%)及市場平均。
- 兼職比例顯著偏高(19.1%),遠超市場平均(13.2%)。
- 職級需求極度偏向初級(54.5%),遠超市場平均(40.7%),高中層需求比例均低於整體。
2. 技能要求更顯著的「低門檻、重實踐」。該行業對求職者的硬技能要求普遍遠低於市場平均水平,更側重吸納能快速投入基礎崗位的人員;軟技能側重點亦有不同。
- 學歷門檻顯著更低(63.8%明確無需特定學歷)。
- 語言要求相對寬鬆,大量職位未明確要求。
- 基礎數碼技能需求偏低(28.8% vs 整體39.7%)。
- 專業資格要求極少(< 5%)。
- 軟技能更強調「熱情」(34.2%),取代了整體市場中對「注意細節」的高度關注。
3. 工作福利與質量:靈活性更高,透明度問題更嚴重。該行業提供了更多彈性選項,但伴隨著更嚴峻的信息不透明,尤其在薪酬結構和平等機會披露方面。
- 工作時間:提供低工時/彈性選項比例更高(2-3天工作合計近20%,< 20小時/週佔11.8%)。
- 薪酬福利:薪酬更集中於中低水平(1萬-2萬);時薪制更普遍(19.3%);薪酬月數信息缺失極為嚴重(68.4%未註明)。
- 平等機會披露:透明度極差,高達94.9%未提及平權聲明,劣於市場平均。
基於本研究揭示的香港招聘市場結構性特徵與挑戰,特別是考慮到中美貿易競爭及關稅戰對香港支柱產業(如進出口貿易)構成的直接衝擊,茲向特區政府相關部門提出以下五點核心政策建議:
- 應對貿易衝擊,加速職業轉型: 為緩解中美關稅戰對相關行業(貿易、物流、部分零售)就業的直接影響,需要強化及調整僱員再培訓局 (ERB) 及職訓局 (VTC) 課程,重點推動受影響員工向具增長潛力的新領域(如綠色經濟、醫療保健、創科輔助崗位)進行技能轉移,並提升培訓津貼;同時,需檢討失業支援,研究設立短期失業專項援助。
- 檢討與完善靈活就業保障: 因應零工經濟趨勢及兼職比例上升,需全面檢討現行勞工法例對靈活就業者的適用性(尤其工傷、醫保、強積金MPF等方面),並參考國際經驗探索創新的保障模式。
- 策略性提升未來數碼技能: 儘管當前高端技術需求不高,仍需前瞻性佈局,一方面強化普及數碼素養,另一方面透過資助及課程開發,策略性提升AI、大數據等前沿技術培訓,為經濟長遠轉型及應對外部挑戰儲備人才。
- 優先提升工時透明度: 針對大量職位未披露工時的普遍問題,建議要求招聘廣告列明預計工作時數範圍;對標準工時立法問題可考慮分階段或分行業推進。
- 規範招聘信息披露: 解決薪酬、福利等關鍵信息缺失問題,應透過具約束力的守則或法規,要求招聘廣告披露薪金範圍、支付方式、主要福利等,並由勞工處監察執行;同時,鼓勵僱主自願加入平等機會 (DEI) 聲明。
Publication Date
5-1-2025
Publisher
嶺南大學
City
香港
Disciplines
Economics | Labor Economics
Language
Chinese (Traditional)
DOI
10.14793/ccrd_report_07
Recommended Citation
潘毅、陳安繁、金舒衡、宋鑫淼、周洋、錢忠凱 (2025)。《數繪搵工 : 香港就業市場的大數據系列報告之一》。香港 : 嶺南大學。檢自 : https://doi.org/10.14793/ccrd_report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