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Type

期末論文

Publication Date

2015

Abstract

每個民族及國家都有自己的神話,所謂神話是原人想像的產物,是源於他們對外在世界、自然環境的不理解,初民往往運用自己的想像來解釋自然現象,因為恐懼而創出神祇,各式各樣的崇拜、祭禮應運而生。 由於神話與人類的思想及社會發展有密切的關係, 而「神話不單是原人思想的結晶亦為原人生活的反映」 ,因此,神話發展到後代就少了原始崇拜的色彩,轉而有「神話生活化」的傾向,正如本文比較的兩篇小說,唐代的《異聞集‧后土夫人》(又名〈韋安道〉)與清代的《聊齋誌異‧青蛙神》,兩者同樣以上古傳統崇拜為原綱,具有神話色彩,後人保留神話的元素,再作有意的修改和增飾,使神話以小說形式流傳,原始時代的崇拜意味減少,加入的是當世社會發展、道德倫理規範的情節。另外,兩文同寫人神戀,后土夫人與蛙神之女十娘同樣是神女下嫁凡夫,小說背後所揭示的是人神婚中的不協調,兩神與凡人丈夫及人世間的家庭產生矛盾,即以不同的形象性格面對,發展出不同的結果,而發展的過程中出現「神女人格化」,表明小說的主旨不再是原始崇拜,而是著重於人神婚戀所衍生出的問題,因此本文將從神女的神威、性格形象、人神關係入手,以了解文本背後所反映的社會文化意義。

Comments

全文瀏覽暫停至2017年4月30日
Fulltext Access is Restricted until 30 April 2017.

Recommended Citation

溫卓森、吳惠群、曾偉珊 (2015)。人神婚中的齟齬與羈絆: 論〈后土夫人〉及〈青蛙神〉中的人神關係及其社會文化意義。輯於劉燕萍(編)、溫卓森(整理),《神話與文學論文選輯(2014-2015)》(頁56-67)。檢自 http://commons.ln.edu.hk/chin_proj_all/3/

Share

CO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