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 of Award
2011
Degree Type
Thesis
Degree Name
Doctor of Philosophy (PhD)
Department
Translation
First Advisor
孙艺风教授
Second Advisor
张南峰教授
Abstract
“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 理论是二十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者Viktor Shklovskij 所提出。根据该理论,文学文本包含作者出于文学动因而扭曲常规语 言所致的偏离语言,这种语言被称为陌生化语言。陌生化语言除具有特殊文体效果外,还被用来深化文本的社会文化主题意义,历来是译者和翻译研究者关注 的对象。然而,由于受源语导向对等论和形式主义美学的束缚,以往研究者讨论文学陌生化语言翻译时带有约简和片面的倾向。他们只重形式而轻视或忽视 陌生化语言的文化意义,忽视目的语文本文化语境的特殊性,以致认为译者应该且可以通过“偏离对偏离”仿造陌生化形式、实现文学性对等。鉴于此,本研究深入分析跨文化语境下两种语言间的形式差异和文化意识形态差异对陌生 化语言翻译的影响,揭示从“偏离对偏离”到“陌生化形式仿造”再到“文学 性对等”这一推导的粗疏和内在矛盾,以此来批驳文学陌生化语言翻译就是要 仿造形式、再现文学性的观念。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文学陌生化语言的几种翻译策略,提出这些策略并非转达文学性或文化意义,而是导致交互文化杂合,生成交互文化意识形态。
除绪论和结论外,全文共六章。第一章对陌生化理论作了整体介绍,第二 章主要关注有关源陌生化语言的阐释学,第三章着重讨论语言间的形式差异和目的语文本语境对仿造陌生化形式的制约,第四章和第五章探讨文化差异对源 陌生化语言翻译的影响以及不同翻译策略的文化意义生产,第六章讨论语言文 化差异使源陌生化语言翻译成为杂合,生产交互文化意识形态。本研究以理论 探究为主,以实例阐明为辅,采用多学科相融合 (multidisciplinary) 的研究方法,借鉴了英汉对比、文学理论、符号学和文体学等学科概念和/或理论原则。
Copyright
The copyright of this thesis is owned by its autho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thesis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Recommended Citation
彭勇穗 (2011)。形变与值变 : 论文学陌生化语言的翻译 (博士論文,香港嶺南大學)。檢自 http://dx.doi.org/10.14793/tran_etd.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