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 of Award

8-30-2017

Degree Type

Thesis

Degree Name

Master of Philosophy (MPHIL)

Department

Translation

First Advisor

龍惠珠教授

Second Advisor

孫藝風教授

Abstract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1840-1842,1856-1860),中英两国正式开启了官方交涉活动与外交谈判。在这些交涉活动中,双方口译者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了特有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本文拟对当时较具代表性的三位口译者进行个案研究,他们分别是中国译者鲍鹏、黄仲畬和英国译者马儒翰。笔者通过挖掘相关的一手、二手资料,并对它们进行缜密的文本分析,试图对三位译者在各自的外交口译中所体现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作出详尽的考证和论述。本文得出的结论是:在两次鸦片战争的特殊情境中,口译者往往背离“忠实性”原则:有的受到自身生活或工作经历之影响,在口译活动中常带入自己的主观想法,独立做出决定,此可谓口译者主体性的表现形式;有的采取跨界策略,在交涉双方不同立场和态度之间游移,以达到斡旋和协调的目的,充分体现了口译者的能动性。

Recommended Citation

原贞 (2017)。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英交涉中口译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1840-1842,1856-1860)。(碩士論文,香港嶺南大學)。檢自 http://commons.ln.edu.hk/tran_etd/19/

Share

CO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