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若曦
Files
Download Full Text
Event Title
中國當代作家口述歷史計劃
Biography (作家小傳)
陳若曦,本名陳秀美。1938年出生,籍貫台北市。 就讀臺大外文系期間,便以寫稿維生,為「現代文學」創辦人和編輯之一。臺大畢業後赴美留學,進馬里蘭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寫作系,獲碩士學位。文革期間曾回歸大陸,居住七年,後離開大陸,赴加拿大定居,任銀行職員。離開大陸後,以大陸經驗為背景的作品,使他成為受矚目的作家。民68年應柏克萊加州大學「中國中心」之聘,移居美國,任該中心主任,後任舊金山遠東時報顧問和總編輯、柏克萊加州大學東方語言系客座講師。曾創組「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當選首任會長,香港「星期天周刊」編輯,台北何創時書法基金會顧問,中央大學駐校作家,現任中央大學和慈濟醫學院兼任講師。曾獲中山文學獎、聯合報特別小說獎、吳三連文學獎、美國圖書館學會1978年書卷獎、吳濁流文學獎、福州中篇小說選刊榮譽獎。 她早年曾在《現代文學》發表小說作品,自七○年代離開大陸後,便寫了一系列反映「文化大革命」的長短篇小說,其中以《尹縣長》最為著名。她一向堅持寫實主 義風格,主張「言之有物」,不論從早期的鄉土題材,或是中期以大陸生活經驗為背景,以及八○年代以後描寫美國華人社會的作品,她始終保持一貫的「絕不無病呻吟」的寫作理念。
Summary (短片摘要)
陳若曦從小就對寫作有興趣,進入大學後,所寫的小說發表在夏濟安先生所編的《文學雜誌》上。陳若 曦認為對她寫作影響最大的是環境。首先是大學的環境,她和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學,像白先勇、李歐梵、王文興等合辦「南北社」,後來主編《現代文學》,每人輪流寫小說,她笑說作品有部分就是這樣逼出來。另一個原因是台灣的大環境,陳若曦出生於日治時代剛結束後,當時人民的民族情緒很強,她也很受影響。另外,陳若曦的父輩都是木匠,她從小接觸低下的勞動階層,她很同情勞動人民,這些也是她日後回中國大陸的原因之一。對於文學的看法,陳若曦相信文以載道,但也不排斥為文學而文學的看法。她認為文學應該使讀者得益,得到啟發,進入一個開闊的世界。 大學畢業後,陳若曦到美國留學,六十年代的美國社會,受越戰影響,社會上追求思想的解放與自由,左派思想影響很大。陳若曦受左派想思的影響,畢業後與丈夫直接回到中國大陸。當時正值文革,她被分發到南京教書,也被下放到蘇北勞動。在大陸七年,除了一篇沒被採用的大字報,她不曾寫過一篇文章。一九七三年,她移居香港。她說不喜歡中國意識不強而又十分商業化的香港社會,在等待移民溫哥華的最後三個月裡,她接受約稿,寫了〈尹縣長〉。移民後,她繼續寫回憶文革的小說。八十年代初她到美國,感受到美國華人社會、華人心態的轉變,開始寫華人在海外生活為題材的小說,《突圍》嘗試從個人的突圍寫到文化的突圍。九十年代,陳若曦重回香港,她對九七問題感興趣,也激發她再寫小說。陳若曦的主要作品有《尹縣長》、《二胡》、《城裡城外》、《歸》、《突圍》、《紙婚》、《青 藏高原的誘惑》、《貴州女人》等。
Running Time (片長)
23 min 03 sec
Language (語言)
Putonghua
Date (日期)
2012
Disciplines
Oral History
Recommended Citation
陳若曦、嶺南大學人文學科研究中心 (2012,1月1日) 。中國當代作家口述歷史計劃 : 陳若曦 [視頻]。 檢自 http://commons.ln.edu.hk/oh_cca/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