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嶺南歌譜
嶺南大學同學會小學
嶺南歌詠曾震動廣州,亦紅灰生活之要素,蓋歌唱足以激發情感,統一意志。「南大一家親」之親切滋味,由此而起也。在昔母校嘗有歌集之刊行,為袖珍小冊,概屬英文,無樂譜,且附以美國民間流行歌曲。一九三七年,何安東同學在鍾師母鼓勵之下,竭力蒐集,校訂樂譜,並由白序之先生將原英文者加以迻譯,原為中文者慎為修訂,於一九三九年由學生自治總會付梓刊行。其後母校以戰亂一再播遷,其間亦曾將歌集一再重印,然大都厄於戰火,散佚無遺。一九四七年學生自治總會智育部,根據澳門所存版本,重加編纂,於是年十月重印出版。然歷時已久,迄至今日,多方蒐集,僅得數冊,幾成絕響矣。
一九六二年,嶺南大學香港同學會有鑒於此,乃由理事會决議,委派出版委員會負責將嶺南歌譜重印。於是慎為校勘,其與嶺南無直接關係者概予刪去,另從嶺南中學所刊印之「嶺南歌集」中選出「嶺南戰歌」及「懷念母校歌」兩首補入,至原有英文曲詞,以排印關係,另行編排。是年十一月十一日同學日印成出版,藉洪海內外各同學之需要。以時間倥偬,人力物力,兩感不足,錯謬必所不免,惟願海內外諸同學有以正之。
-
嶺南歌譜
嶺南大學香港同學會
嶺南歌詠曾震動廣州,亦紅灰生活之要素,蓋歌唱足以激發情感,統一意志。「南大一家親」之親切滋味,由此而起也。在昔母校嘗有歌集之刊行,為袖珍小冊,概屬英文,無樂譜,且附以美國民間流行歌曲。一九三七年,何安東同學在鍾師母鼓勵之下,竭力蒐集,校訂樂譜,並由白序之先生將原英文者加以迻譯,原為中文者慎為修訂,於一九三九年由學生自治總會付梓刊行。其後母校以戰亂一再播遷,其間亦曾將歌集一再重印,然大都厄於戰火,散佚無遺。一九四七年學生自治總會智育部,根據澳門所存版本,重加編纂,於是年十月重印出版。然歷時已久,迄至今日,多方蒐集,僅得數冊,幾成絕響矣。
一九六二年,嶺南大學香港同學會有鑒於此,乃由理事會决議,委派出版委員會負責將嶺南歌譜重印。於是慎為校勘,其與嶺南無直接關係者概予刪去,另從嶺南中學所刊印之「嶺南歌集」中選出「嶺南戰歌」及「懷念母校歌」兩首補入,至原有英文曲詞,以排印關係,另行編排。是年十一月十一日同學日印成出版,藉洪海內外各同學之需要。以時間倥偬,人力物力,兩感不足,錯謬必所不免,惟願海內外諸同學有以正之。
-
嶺南歌譜
嶺南大學香港同學會
嶺南歌詠曾震動廣州,亦紅灰生活之要素,蓋歌唱足以激發情感,統一意志。「南大一家親」之親切滋味,由此而起也。在昔母校嘗有歌集之刊行,為袖珍小冊,概屬英文,無樂譜,且附以美國民間流行歌曲。一九三七年,何安東同學在鍾師母鼓勵之下,竭力蒐集,校訂樂譜,並由白序之先生將原英文者加以迻譯,原為中文者慎為修訂,於一九三九年由學生自治總會付梓刊行。其後母校以戰亂一再播遷,其間亦曾將歌集一再重印,然大都厄於戰火,散佚無遺。一九四七年學生自治總會智育部,根據澳門所存版本,重加編纂,於是年十月重印出版。然歷時已久,迄至今日,多方蒐集,僅得數冊,幾成絕響矣。
一九六二年,嶺南大學香港同學會有鑒於此,乃由理事會决議,委派出版委員會負責將嶺南歌譜重印。於是慎為校勘,其與嶺南無直接關係者概予刪去,另從嶺南中學所刊印之「嶺南歌集」中選出「嶺南戰歌」及「懷念母校歌」兩首補入,至原有英文曲詞,以排印關係,另行編排。是年十一月十一日同學日印成出版,藉洪海內外各同學之需要。以時間倥偬,人力物力,兩感不足,錯謬必所不免,惟願海內外諸同學有以正之。
-
嶺南歌集
香港嶺南中學
本紀錄的嶺南歌集為香港嶺南中學編印,下列為時任校長陳汝銳為歌集撰寫的序:
本校編刊歌集,始於一九二二年。時本校初建,欲使員生發揚嶺南之精神,了解基督教之真諦,人必各手一編,時習歌詠、斯收效至宏且速。抑持歌無論合唱或獨唱,其聲調之鏗鏘,涵義之美妙,與乎節拍之抑揚頓挫,皆足以陶治性情,激發志氣,因不待贅言矣。斯集先後經刊五版,此次重編,全部用五線譜,教前更有改進。所採詩歌其性質略分三類: (一) 嶺南傳統名歌,(二) 基督教教會最通行之詩歌, (三) 關於兒童生活上有益之詩歌,皆選其聲調辭意之最美妙者,使內容更為充實,編者劉慧嫻嫻先生,繪封面者黃潮寬先生,抄寫英文楊素伯先生,并向真光中學借用一部分電版,均屬構成本歌集之主要因素,謹此誌謝。
陳汝銳序於香港嶺南中學
一九五零年九月四日
-
嶺南謌譜 = Songs the whole Lingnan sings
An Tung HO (何安東) and Hsu Zi PAI (白序之)
序 - 白序之
嶺南詩歌,通行已久,今始出而重編,亦有故也。緣嶺南立校,迄今三十餘年,歌詠謠辞,集累甚富,或以一時之需,倉卒成章,或襲西洋樂譜,附以嶺南故實,中間雖有刊行,然散佚已久。歷年縱有傳習,隨時印怖,亦鮮保存。遂令先人遺聲,不復聞諸後世,能不悵然。何君安東,掌樂教有年,於審音辯律,尤推獨步。憫南大古樂之絶響,慮其湮沒無聞,逐商諸學校當局,從事蒐集,復爲前鍾校長夫人所鼓勵贊助,許以鳩工鉸桴,以廣其傳。於是窮數月之力,編輯成册,持以示余,要余以課餘之暇,審定其辞焉。余不文,於篇什歌詠,更屬茫然。何敢率爾操觚,弄翰於鐵板銅琶之際,寧不有下里巴人之誚乎。第以勝意難迴,遂允何君按譜度聲,余為按聲填辞,辞有不正,則依聲改纂之,庶歸於諧,至其文字鄙俚工拙,所不計也。
原歌多為英語,而無漢辞,或原為漢文,而辞有未惬,皆改削而另起爐灶。或舍原作而創新格,或依英文而曲盡其義,或半採原意而實以已意,歷時二月,完成十九篇,餘仍其舊。其辞無大支離者,稍加潤色,以葆其真。是否允當,不敢自許,有待於知音之士就正焉。
嶺南大學自廣州創校起,便積極以紅灰精神為本,推崇集體生活。為促進師生間的活力,發揚嶺南光輝形象,歷年經改編或原創產生了嶺南校歌及其餘多首校園歌曲。
早期嶺南校歌曲多為改編自外國曲調的英文歌,跟據嶺南大學基金會的檔案,早於1911年便有印行嶺南歌集,內容為集會用詩歌及其他改編嶺南歌的英文歌詞。至1922年嶺南大學印刷局印製了《嶺南歌》小冊,除舊有英文歌曲外,另附有譜上中文歌詞的改編或原創嶺南校園歌曲。這此早期歌集內容只附歌詞,不附樂譜。
至1930年代,畢業於嶺南附中的何安東老師回母校任教音樂,期間致力搜集整理嶺南校園歌曲,繪製樂譜,加上和聲,又聯同白序之老師重新編篡歌詞,終在1937年編成譜詞並錄的《嶺南謌譜》,並於1939年由嶺南大學學生自治會首次付印出版。其後各嶺南相關組織,均以此為藍本覆印不同版次的《嶺南歌集》。
此專集收錄不同年代印製的歌集,及兩份珍貴的樂譜手稿。
Printing is not supported at the primary Gallery Thumbnail page. Please first navigate to a specific Image before pri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