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 of Award
1-1-2012
Degree Type
Thesis
Degree Name
Doctor of Philosophy (PhD)
Department
Cultural Studies
First Advisor
許寶強博士
Second Advisor
劉健芝博士
Abstract
本論文希望把中國鄉村建設運動放置在更為複雜與動態的脈絡下,嘗試以一種有別于“成王敗寇”邏輯的敍述與視野,通過參與者獨特的視角,結合起微觀與宏觀層面,將具體實踐扣聯(articulate)到近代中國轉型的“百年激進”、“百年鄉村破壞”、“百年鄉建”這一主線中。以理解鄉村建設的生命力、深層意義與內在困境,並在此基礎上對已有各種“類型化”評價認識、“刻板化”參照座標及背後的“意義系統”進行梳理與反思。
為更好實現以上目的,筆者借助卡爾•波蘭尼“雙向運動”視野,但努力避免因生搬硬套而“削足適履”式的尋找或對應本土及“三農”領域的“雙向運動”,而是更多借鑒其“視野”上的啟示。希望通過該“視野”的幫助,讓筆者可以更好的探討那些被遮蔽與忽略的面向,進而解決困擾筆者的理論思考與現實實踐問題。同時,本論文結合了歷史與當代鄉村建設的各組案例,實踐所蘊含的複雜性與豐富性也希望可以推進筆者對“雙向運動”發生及運作機制所展開的討論。
正如標題所示,本論文希望從“自我保護”和“另類實踐”結合起來的角度重新理解鄉村建設的定位與特點及其與“主流”社會的複雜關係及互動。它們既是鄉村建設的主要意義,同時也決定其將一直面對著各種困境與矛盾張力。
本論文借鑒文化研究的思想資源及其對脈絡與扣聯的強調,希望以此打破“研究者-行動者”、“理論-實踐”的習慣性分割。同時希望能跳出一般分析所隱含“樂觀-悲觀”、“積極-消極”的二元框架,也挑戰將鄉村建設納入“效果論”、“好人好事說”和“效果論”這三種常見的類型化處理。故本文儘量避免事實羅列、簡單代言與一般辯護,而是呼應以個人參與鄉村建設的生命史,反觀其中的興奮、困惑、不甘、無奈等複雜情感與認識,除以此帶出對所存在社會基礎與宏觀環境的討論外,希望再次說明鄉村建設的動力與張力。
Language
Chinese (Traditional)
Copyright
The copyright of this thesis is owned by its autho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thesis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Recommended Citation
潘家恩 (2012)。自我保護與 "另類" 實踐 : "雙向運動" 視野下的中國鄉村建設 (博士論文,香港嶺南大學)。檢自 http://dx.doi.org/10.14793/cs_etd.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