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sertations from all years

Date of Award

2017

Article Type

文字、文獻學

Degree Type

UG Dissertation

Department

Chinese

First Advisor

許子濱老師

Abstract

身處香港,說香港粵語是理所當然的事。我們平常說的「我」字,有沒有想過它的聲母來自於古疑母呢?再問,「魚」字、「玩」字,竟然都是來自於古疑母。那為何來自同一個古聲母如今卻有三種不同的聲母讀音呢?再看臨近地區台山,以上三字的聲母讀音卻沒有分歧。相近的地區中竟然會有這麼大分別的語音差異,當中必有緣故。故此,引起筆者對兩地疑母是否同源的探討。

透過本文,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疑母來到中古基本上已沒太大變化,把台山、香港這兩個親屬語言與中古疑母嘗試連成一條對應的脈絡。中古疑母與香港粵語的對應中有較清晰的規律:洪音前保留中古疑母特徵,細音前演化成半元音[j]。

台山方言卻不一樣,它不分「等」地保留疑母濁鼻音濁塞音特徵,並且保留[i]介音,亦無撮口呼,入聲方面在陰入、陽入之下再細分兩種。種種特徵呈現出疑母於兩地的差異甚大,筆者推論台山方言疑母字對應先秦時期。從歷史痕跡上推測今台山方言受南越早期語言影響,現時多數南越後裔聚居地博白縣一帶,其地佬話保留較多的古音成分,與台山方言不相伯仲。故認為博白地佬話與台山方言脫不了關係,其對應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 入聲方面同樣有四種分法:上陰入、下陰入、上陽入及下陽入

2. 大多疑母字保留古讀音

3. 保留[i]介音

4. 沒有撮口呼

5. 兩地疑母均可與開口呼、合口呼相拼

Recommended Citation

譚珮玲 (2017)。台山與香港兩地粵語疑母字今讀之比較。輯於嶺南大學中文系 (編),《考功集2016-2017 : 畢業論文選粹》 (頁123-156)。香港 : 嶺南大學中文系。

Share

CO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