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sertations from all years
Date of Award
2002
Degree Type
UG Dissertation
Department
Chinese
First Advisor
梁秉鈞教授
Abstract
九十年代的電影可謂多采多姿,已跳出單一類型片的框架,箇中更不乏出色的作品。劉鎮偉是一個有別於一般商業電影的導演,其著眼點除商業角度的考慮外,還會以有限的空間作出新的嘗試。他的作品常受到很大的爭議性,或被指作「語無倫次」,或被稱讚為「奇思妙想」,毀譽參半之餘,各執一端。正因為他的作品較為複雜,充滿拼湊、戲謔和指涉,更玩樂其中,故不能以一般的評論方法作討論。但他的作品又未至於如徐克、王家衛般風格濃烈,不能以「作者論」的角度去分析。後現代文化角度則對上述拼湊、戲謔的手法曾作出討論,故可藉此作為一個「切入點」,嘗試從另一個角度去觀看他的作品。這篇文章便是從這方 面著手,以他三部具有代表性的電影為例,分析他在塑造一個虛構的故事時所使用的手法,並討論他在一個商業電影制度下,作品中「別具一格」兼「瘋癲好玩」的特性。
呈交畢業論文的日子,也就是剛打完「木人巷」,準備下山的時候。在木人巷獨力闖關「吃苦」時,每個人都會有其獨特的經歷和體會,或是發現「前路兇險」寧可「及早抽身」,或是此際才發現「心有餘而力不足」,最好的當然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無論如何,「木人巷」似乎是離開「少林寺」前必需經歷的試煉,縱使到最後得出的結果是焦頭爛額或是半身不遂,但在試煉過程中的 「增進」,亦足可以彌補一切吧!
從準備工作到正式下筆至完成為止,感覺是「苦」!起初的無從入手,中段的埋頭苦幹,尾聲的通宵達旦,全都可以用這個字來概括。俗語云「萬事起頭難」,對於一個沒有多少人曾對他作出研究的導演,在資料搜集上自然有一個難度存在。當一點頭緒都沒有時,唯有從一般的電影雜誌著手。這項吃力不討好的工作,費時非常,而且未必能找到合適的資料。礙於圖書館電腦搜查的局限性,最全面 又最愚蠢的方法,莫過於把書架上所有有關香港電影的書本逐一翻閱。當到最後 還是發覺材料不足時,只好從細閱文本處下手了。
我相信以一個剛起步「學做」論文的初哥而言,如何把批評的理論「漂亮地」「套用」在材料上,是一個非常苦惱的問題。一次又一次地重看「何謂後現代主義」,希望能從那些苦澀的文字上看到一點蛛絲馬跡,告訴我如何入手。這無疑是跟劉鎮偉的奇思一樣,既天馬行空,又摸不著邊際。從以前的不知 / 略知後現代為何物,到現在充當騙人的「江湖術士」,在一知半解之餘,尚可在同輩面前假惺惺地賣弄一番,也可說是一個進步吧!
Recommended Citation
沈海燕 (2002)。是顛三倒四, 還是另有玄機 : 從後現代角度看劉鎮偉三部電影。輯於《考功集(畢業論文選粹)》。檢自 http://commons.ln.edu.hk/chi_diss/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