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sertations from all years
Date of Award
2020
Article Type
文字、文獻學
Degree Type
UG Dissertation
Department
Chinese
First Advisor
許子濱老師
Abstract
西方漢學家對於中國典籍的研究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開始,當時西方漢學越發興盛,中國古典翻譯與解讀成爲焦點。其中,楚辭作爲辭賦之祖,以其獨特的魅力得到了學者的青睞,西方漢學家對於楚辭的研究主要有幾個方面:文本分析、文化探源和文獻考據。
英國漢學家,亞瑟‧韋利(Arthur Waley, 1889-1966)與大衛‧霍克斯(David Hawkes, 1923- 2009)先後對《楚辭》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們采取的主要方向就是文化探源。《楚辭》在戰國楚地發源,當時巫風盛行,不少西方學者都從宗教文化的角度對其進行研究,韋利和霍克斯亦在此列。兩人的著作為海外楚辭學提供了完善的譯本,後世不少漢學家皆采用霍克斯的英譯本作研究,推動了海外楚辭學的整體發展。
然而,國内對於海外楚辭學的研究甚少,中國楚辭學專著似乎也較少提及兩位,在中國知網搜索「海外楚辭」,只出現了8條相關結果,可見前人對於海外楚辭學的研究仍有不足。中國與西方的學術環境不一,學者所采用的研究角度和方法也有很大區別,單以《楚辭》研究而言,中國學者更擅長站在中國文學史的角度,對《楚辭》的淵源以及對中國文學所帶來的影響進行研究,而歐美學界,以韋利和霍克斯為例,更熱衷於探尋《楚辭》中蘊含的文化和中國特色,並從宗教文化的角度對其進行剖析,他們對《楚辭》的認識明顯與中國學者有差異之處。
有見及此,本文透過解讀韋利和霍克斯的著作,針對其中對於《楚辭九歌》的性質、篇數和作者等問題,與中國現有楚辭學的學説,比較兩者異同,找出西方學者一些值得借鑒的觀點和想法,希望能為中國的《九歌》研究提供新的啓發。
Recommended Citation
朱雪盈 (2020)。英國漢學家與中國學者對《九歌》研究之異同 : 以韋利和霍克斯的著作為中心。輯於嶺南大學中文系 (編),《考功集2019-2020 : 畢業論文選粹》 (頁5-24)。香港 : 嶺南大學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