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sertations from all years

Date of Award

2019

Article Type

文字、文獻學

Degree Type

UG Dissertation

Department

Chinese

First Advisor

李雄溪老師

Abstract

一般人把表達「嘴脣」義的「脣」字當作「唇」的異體字,例如《漢語大詞典》便將「脣」列為「唇」的異體字,兩字都讀作chún,而一般場合也用「唇」多於「脣」。而古代的一些文獻,「嘴脣」之義也有寫作「脣」或「唇」的,兩字在字義、字音兩方面似乎構成異體字的關係,在任何場合都可作互換。

然而,翻查東漢許慎所著的《說文解字》,「脣」字解釋為「口耑也,从肉辰聲。䫃,古文脣从頁。」本義為「嘴脣」之義。而「唇」字解釋為「驚也,从口辰聲。」本義為「震驚」之義,兩字字義本不相同,不作混同。至於在字音方面,「脣」字在《廣韻》標作「食倫切」,為合口三等的全濁字,「唇」的反切則為「側鄰切」,為開口三等的全清字,兩字讀音絕不相同。可見,從兩字的字義及字音看,「脣」與「唇」在上古及中古時期都不構成異體字的關係。

雖然不少學者如(清)徐灝、章太炎都留意到兩字的不同,然而他們皆沒有對二字成為異體字的源流進行深入研究,二字在什麼時候、什麼原因混同成一起仍有不少探討的空間。因此,本文旨在解釋「脣」與「唇」字,並兼論兩字成為異體字的源流及其原因。

Recommended Citation

羅冠威 (2019)。釋「脣」與「唇」字 : 兼論其成為異體字之源流。輯於嶺南大學中文系 (編),《考功集2018-2019 : 畢業論文選粹》 (頁1-41)。香港 : 嶺南大學中文系。

Share

CO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