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sertations from all years

Date of Award

2000

Degree Type

UG Dissertation

Department

Chinese

First Advisor

梁秉鈞教授

Abstract

我選擇文學創作做為畢業論文題目,大部份原因是在二年級上完文學創作的課程後,對寫作重拾信心一一寫作真的是可以教的!記得以前寫文章時,我總是千篇一律的開門見山點出主題,最後再激烈的加以頌讚,現在想起來還真有點難為情。如果在用詞、詞序、情節安排、語氣運用、敘事角度等方面下功夫,相同的題材可以顯得更具深度。試驗的過程中,真的覺得這是件非常奇妙的東西。

另一個原因是基於對家鄉的想念及不能忘懷的感情,促使我選擇了這個題材。聽過很多,自己也會認為拉開距離後的故鄉,甚麼都是好的。可事實是否如此呢?我離開家鄉已有十一年,回去的時候,看到家鄉的經濟發展起來了,物質生活豐富了;可是另外有些方面,人們依然愚昧地依循一些舊風俗、價值觀,例如女孩在婚前談過戀愛就是壞女孩;不敢打老婆的男人往往被視為懦夫;出嫁後要回娘家,得問準公婆、丈夫的允許等等。所有這些往往無意中造成一齣齣無可挽救的悲劇,而這些悲劇還在延續上演著。這些年來,不斷聽到一些新聞,諸如!誰家的媳婦瘋了、自殺了,較為樂觀的是有少數離婚了,心中有些慶幸自己有機會和一個不同的環境生活、體驗,另一方面也深感難過,所以就籍著創作來抒發向己的感情。

記得剛開始決定做創作時,梁教授問我,是不是真的很想做?有沒有足夠的材料?是的,是的,我有太多的材料了,問題是不知如何選擇,而且,沒有定下個主題,心里總有些不踏實,感覺有如大海里的孤舟,不知何去何從。因為以前寫文章總是很明確的:這是要讚揚母愛的;那是要歌頌祖國的。梁教授說,先別想那麼多,就把你很想寫的寫出來。最後這文章就在梁教授不斷的鼓勵、建議而又不干涉故事發展的情形下完成了。

我選擇以第一人稱 ”我” 為敘事者,因為這對於初學者來說,應該是較易掌握的敘事角度,同時也有助於抒發感情。文中的大多數人物,都是真有其人的。常然了,有的是一個人物身上,集齊了好幾個人的經驗,例如小小,後半部的故事,即結婚後到自殺,都是用了我所聽到的、見到的事件做為藍本的。

不可否認的是,虛構故事對於我來說,是存在一定困難的。故事中有很多情節的都是真的經驗,特別是 “我” 和小小小時侯的那些趣事。在虛構的部份,我安排了較多伏筆,例如坐長途車疲勞、回家後貪新鮮泡了個冷水浴,開始有點不舒服,睡覺時又錯過了午飯等等,都是為得知小小自殺後的一連串又是頭痛、又是嘔吐、昏睡的反應做準備。在生理方面極度疲勞的情況下,再聽到如此震撼的消息,那一連串的反應可說是較為合情理的。

另一個大的難題使是人物性格的塑造,文中的主角小小由始至終沒有正式登場,我心目中想塑造的是一個倔強、敢言、耐勞、固執、主動追求自己幸福、但又有些迷信、有位傳統 (認命) 的形象。這些都只是透過一些生活細節、人物行動、對話去襯托,可能未能如期達到心目中的效果。另外比較容易塑造的人物應該是小小的母親大喊的,她是個貪小便宜、見錢眼開、愚昧、虛偽、重男輕女、粗俗的、較為負面的角色。雖然我明知人性是遠比 “好” “壞” 複雜得多的,但她主要的任務是帶出造成悲劇的原因及小小受到的不公平對待,所以她在文中終於以一個較為醜陋的形象出現;女中另一個主要人物價是姐姐,她是個傳話者,是她把小小的消息告訴 “我” 的;但她的角色又不止於此,她同時是小小兒時的玩伴、是姐姐、是妻子,在新的家庭中,她的地位是怎樣的呢?在告知“我” 有關小小的事時,她的態度應是怎樣的呢? 這些都是我在創作過程中所考慮的問題,希望文中她的行為能令人信服。她婚後的生活,明顯的有些地方是和小小不同的:沒有公婆、丈夫曾外出工作,較為開通。相對於小小、阿芬來說,她是較為自由的,而外出見見外面的世界,沒有公婆的限制,不再局限於一個封閉的環境,好像是擁有自由生活的大前提。這可做為小小之所以如此執著於第份一感情的註腳吧。

小小對於聰啊,僅止於少女懷春式的愛戀嗎?創作過程中,梁教授曾提議說不如嘗試加入其它元素,從而令文章有更深層的意思一一她有另外一種期望的,她嚮往另一種不同於鄉間的生活方式。而聰啊,可能是一個最快可令她脫離鄉間生活的人。當她總到村中的流言蜚語時,她只能無聱的反抗;到後來連和她同一陣線的聰啊也離她而去時,她徹底失望了,雖然她不知道背後的原因一一所以她很快答應了一頭婚事,同時也開始了她的惡夢。

在安排小小自殺的時候,我曾擔心欠缺說服力,因為她是個任勞任怨的人,而且已育有一女,照理說是不會那麼輕易自殺的。文中安排了阿三的探訪,說出當件聰啊和她分手的原因:她腳頭不好!這是有些諷刺的,小小所嚮往的生活里的人,也是如村里的人, 一樣的有些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的,即使她離開了家鄉,真的使幸福了嗎?至於她狠心拋下女兒的原因,則用阿芬的遭遇來幫助說明這一點,她的女兒一向是跟祖母的,她只能算是那個家庭中的出氣筒、奴隸、生育工具,而且在明白了現實生活戀無可戀、她嚮往的也不過如此的時候,她的自殺應該是較為說得通的。

文章中的對話多數採用福建方言,對於我來說,這是一次新的嘗試,雖然這並不是甚麼新鮮的玩意。運用的時候,也過到了一些困難,例如有些是有音無字的;有的呢,可能跟廣東話同字不同意,例如“唔通",福建方言的解釋是“不要",廣東話則有“難道” 的意思。在寫作過科中,我也看了不少台灣作家如王禎和、黃春明、李昂等人的小說,希望從中偷師。當然了,語言試驗的主要目的並非要造成陌生化,而是為了配合文章的需要:這文章寫的是農村,整體風格都是比較樸質的(梁教授說的) ,用方言有助於人物形象的塑造,對話中加入口語,也是力求自然的。

寫完這篇文章,我可以說是獲益良多。首先很重要的一點是,不厭其煩的再提一次,重建了我對寫作的信心。只要肯拿起筆,一定能寫出文章來的。以前覺得一些抽象的事物是文字所不能表達的,甚至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當然這是因為我自己能力有限的緣故) ,例如說頭痛的感覺,動作的描寫等等。其實不出的的原因,大部份得歸咎於平日疏於觀察,包括外在事物的觀察及人物心理、性格的觀察。試想想,每天有多少人跟我們擦身而過,我們所留意到的有幾個呢?如果要我們描述他們的外貌,我們又能否做到呢?在寫這文章時,我真的是一邊寫,一邊怨恨自己平時沒有多點觀察周圍的事物,以至於落得個「事到用時方嫌少」的地步。

其次,在寫作過程中,帶給我很多甜蜜的回憶,一些差點被遺忘的經歷。當我寫到兒時趣事時,一幕幕畫面清晰地重現眼前,這對於我逐漸泠漠的心,無疑是一碗心靈雞湯。同時,藉著寫作,令我有機會認真的去思考、看待家鄉及那里的人和事,對他們的生活方式、人生態度、處世方式及其背後之原因,有更深入的了解。

當然了,最大的得益還是明白到:創作是可以教的。只要肯用功,再加上良師指導,每個人都可以做得更好。在寫文章時,我遇到不少困難,前面也已提過,其中有個大毛病,就是常常流於交代、解說。梁教授不厭其煩的加以指點,有時相同的句子,只是調一調次序,就可突出主題而又避免了交代性,這樣的例子可以說是多不勝數。語氣的運用,對於整篇文章的風格也起著很大的作用。所有這些技巧的運用,都是非常重要的。

最後,特別謝謝梁教段對我的指導。在這一年里,梁教授無論有多忙,都一而再、再而三的加以指點;連我自己都看厭了自己的主章,梁教授仍毫不嫌棄的從頭到尾看了一次又一次,有時候我都有些不好意思,要他看這麼一篇囉囉嗦嗦的文章之餘,又要顧及學生的自尊,其難為了梁教授,再次謝謝他!

如果這文章中有任何可取的地方,全賴梁教授的指點、教導及鼓勵;有任何不足之處,全因本人的能力有限,千萬別錯怪了梁教授!

Recommended Citation

陳曦靜 (2000)。小小。輯於《考功集(畢業論文選粹)》。檢自 http://commons.ln.edu.hk/chi_diss/36

Share

CO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