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陳子昂為中心:從六朝「文義」到隋唐「經史」看唐初詩學之發展走向

Streaming Media

Organizer

中國詩學聯合研究中心
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中國詩歌研究中心;香港嶺南大學人文學科研究中心、中文系;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中國詩歌研究論壇;廣島大學森戶國際高等教育學院

Document Type

Public Seminar

Date

12-17-2020

Time

7:00 p.m. -- 9:00 p.m.

Venue

騰訊會議平台

Description

「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盛唐之前的唐代詩學是何種面貌?從齊梁到盛唐的文學範式轉型,是藉由何種動力得以完成?而在此轉變中,陳子昂又居於何種歷史地位?2020年12月17日19點,香港嶺南大學汪春泓教授做客中國詩學論壇網路學術系列講座,帶來了「以陳子昂為中心:從六朝「文義」到隋唐「經史」看唐初詩學之發展走向」的精彩講座,對上述問題作出了別開生面的解答。本次講座是中國詩學論壇 · 網路系列講座的第二場,由首都師範大學馬自力教授與劉尊舉副教授分別擔任主持人與對談嘉賓。

講座伊始,汪春泓教授借由元好問《論詩絕句》中對陳子昂的評價:「論功若准平吳例,合著黃金鑄子昂」進行了鞭辟入裡的抉發。認為「文治、武功」有其對應性與可比性,意欲分析文學的歷史轉變,既要仔細體會眾志成城之合力功效,又要詳盡分析一磚一瓦在當時之作用與反作用。承此,汪教授提出,唐初的詩學轉型發生在唐代統一南北的歷史格局之下,其中又以王通及其門下的政治家、史學家為唐初文風改革的先導者與踐行者。陳子昂正是在這樣的風雲際會中成為了初唐詩文革新的典範作家。汪教授認為魏晉齊梁文學逐漸出現了「文義化」的傾向,即重視清談、偏于抒發性靈。而與此同時,經史之學也在潛移默化間對「文義」之學構成了挑戰。直至初唐,「經史」與「文義」之間,孰輕孰重成為了初唐士人所面臨的關鍵選擇。「骨氣都盡,剛健不聞」,革除文弊正是時代所發出的呼聲,陳子昂的文學史意義也於茲彰顯。陳子昂的「興寄」說即以歷史感觀照古今,啟動了經史與現實的關聯,蘊藏了無限生髮的可能,為詩文發展注入了生機。而聯繫陳子昂生平之行實,三次得蒙武后召見,於國家大事多所論議,更見其儒者擔當與風範。相比之下,「四傑」囿于文士身份,且沉淪下僚,宜乎陳子昂之被公推為海內文宗。而正是在陳子昂、四傑、杜審言、沈佺期、宋之問、張說等人的多重合力作用下,文學完成了從初唐走向盛唐的歷史轉折。

對談嘉賓劉尊舉副教授從諸多方面對汪春泓教授的講座展開了對話與回應。他認為,汪教授的講座將陳子昂置於初唐到盛唐的歷史轉折中加以觀照,對其文學成績進行了鮮活而準確的定位。汪教授的講座不僅關注到了文學史發展之大局,也對歷史發展中的執拗低音別有會心。不僅于此,劉教授還就陳子昂在融合南北文學風貌上的作用與文史與經史、文義等概念之間的區別等問題與汪春泓教授進行了更深一步的對話。最後二位教授也對羅宗強先生所創立的文學思想史學科的定位與學術旨趣進行了既有學術深度,又飽含追懷之情的討論。主持人馬自力教授也表示,汪春泓教授的講座勾勒出了文學的發展動態,使得原本文學史上相對薄弱的環節獲得了更加生動與準確的描述,既體現了歷史的豐厚性,又堅持了文學本位。羅宗強先生的學術生涯也具體可感地呈示了個體生命與時代學術脈動間的互動與張力,與本次講演的主題相映成趣。

汪教授的講座還引起了線上聽眾的熱烈回應。有的問題著眼文獻,對王通《中說》之真偽與其作為初唐文學思潮的史料價值提出了疑問。有的問題則偏於宏觀,就如何看待初盛唐文壇,官方意識形態與作家情志間的張力請教了主講嘉賓。汪春泓教授與主持人馬自力教授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回答。

本次講座是由首都師範大學、香港嶺南大學、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日本廣島大學聯合創辦的中國詩學聯合研究中心舉辦中國詩學論壇網路系列講座的第二講。是夜兩個多小時的精彩講座與線上觀眾的熱情回饋讓我們有理由期待後續活動會為學術界與世界各地的聽眾持續不斷地帶來精神盛宴。

Language

Putonghua

Additional Information

主講嘉賓簡介

汪春泓,復旦大學文學博士,曾任北京大學、澳門大學教授,曾兼任中國《文心雕龍》學會副會長;現任香港嶺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香港新亞學院《新亞學報》編委,主要研究領域為先秦魏晉南北朝文學及理論批評,出版著作《史漢研究》、《文心雕龍研究史》等。

Recommended Citation

汪春泓、劉尊舉、馬自力 (2020,12月17日)。以陳子昂為中心:從六朝「文義」到隋唐「經史」看唐初詩學之發展走向[視頻]。檢自: https://commons.ln.edu.hk/867

Share

 
CO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