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政治.香港的未來 = Tourism, politics and Hong Kong's future
Organizer
Master of 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Department of Cultural Studies, Lingnan University
Event Title
「我們的未來」系列 : 文化.政治公開研討會
Document Type
Conference
Date
5-13-2007
Time
2:30 p.m. -- 5:30 p.m.
Venue
Conference Room 2, 4/F, Administrative Building, Hong Kong Cultural Centre
Description
發展旅遊業是香港在後九七年代的重要政策之一,但香港社會對旅遊業的認識卻停留在「無煙工業」的水平上,人們普遍認為發展旅遊業是百利而無一害,因此社會上完全未有討論發展旅遊業的利弊。在這種缺乏討論的氣氛底才會有旅遊發展局主席大肆抨擊由一群市民和個別環保團體發起的「香港熄燈」的行動,認為會嚇怕旅客和破壞香港的形像。「香港熄燈」的行動無非針對香港日益嚴重的空氣污染,若論嚇怕旅客和破壞形像,空氣污染反而佔首位;但負責發展「無煙工業」的人卻對空氣污染的問題視若無睹,實在諷刺。諷刺之餘,探討旅遊業的利弊顯得更迫切。
John Urry 在Tourist Gaze一書裡指出,現代旅遊無可避免地鼓勵旅客以致像香港那樣想盡辦法迎合旅客需要的社會用一種特別的目光來看待事物,Urry稱這種特別的目光為Tourist Gaze。現代旅遊不比張騫、班固、馬可孛羅等古代旅行家,旅客在決定到某一目的地之前必定透過各種途徑,搜集得該目的地的大量資料;若果參加旅行團則必定搜集不同旅行社提供的行程,比較行程中包括的旅遊景點。現代旅遊因而是一種印證過程,印證出發前已得到有關某地的圖像。因此在旅遊的過程中,旅客無可避免地用了一種不是日常生活裡用的目光來看待週圍的事物。用班雅明的用語來說,日常生活裡人們看到的事物跟一己之間的關係是由長期接觸才形成的關係;班雅明稱這種接觸為tactile appropriation。雖然字面的意思是指明由觸覺而得,但班雅明明言人們日常生活裡,每天都路過時見到的事物其實有如直接觸摸一樣,久而久之摸透摸熟,因此深深嵌入腦海裡,成為不可磨滅的記憶。現代旅遊固然是走馬看花,再加上遊客一心要印證出發前已形成的圖像,旅客們無可避免地目定口呆的審視行程中經過的景點。從人生體驗的角度而言,現代旅遊毫無貢獻因為旅遊無非是否定或印證早已形成的圖像。
同樣,對於像香港那樣盡力迎合旅客需要,拚命添加旅遊景點的社會而言,旅客的凝視亦會漸漸凌駕一切。為了吸引遊客,香港的城市面貌已越來越受到那些不用生於斯、長於斯也會被吸引的事物主導;反而深深嵌入生於斯、長於斯的腦海裡的事物卻被忽視,甚至摧毀。在後九七年代,香港在名義上已結束殖民地統治;但目前香港那種一方面還以為旅遊業是無煙工業的無知,另一方面又拚命興建旅遊景點的社會形態,會否是殖民主義的延續?
公開研討會由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馬國明教授主持,並由文化研究系碩士課程畢業生蔡偉略、黃海榮及張秋玉發表演說,探討旅遊對香港社會及未來的影響,並由兒童圖書編輯陳錦輝先生及倫敦大學經濟及政治科學學院博士候選人劉偉聰先生作出回應及評論,及後並由聽眾提問或發表意見。
Language
Cantonese
Recommended Citation
蔡偉略、黃海榮、張秋玉、陳錦輝、劉偉聰 (2007,5月13日)。旅遊.政治.香港的未來 = Tourism, politics and Hong Kong's future [視頻]。檢自 http://commons.ln.edu.hk/videos/451
Additional Information
「我們的未來」系列 : 文化.政治公開研討會 2006/07 (由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碩士課程主辦)
「我們的未來」系列是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新設立的「文化.政治」討論平台,並嘗試透過每月一次的公開研討,探索緊扣香港社會脈絡的各種當代議題,推動「文化研究」與本地 (廣義的) 政治之間建設性的對話,以理性批判的角度探索香港的現狀,展望未來,並藉此推動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