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文化的抉擇與游離 : 答蔡翔君並說烏托邦
Alternative Title
On culture and utopia : a response to Cai Xiang
Document Type
Journal article
Source Publication
香港文化硏究 = Hong Kong Cultural Studies Bulletin
Publication Date
4-1995
Volume
2
First Page
34
Last Page
37
Publisher
香港文化硏究計劃 = The Programme for Hong Kong Cultural Studies
Abstract
我們試圖挪用理論去幫助自己辨別是非、了解歷史、解說實情。「那完全可說是個缺乏『公共空間』 (public sphere) 的國度!」(或者是其他諸如此類的批判話語。)職此,文革結束以來,個體戶現象的出現便為我們展示了重要指標:鐵三角關係正急速改變,「市民社會」 (即civil society,此地稱「民間社會」) 逐漸形成,為公共領域在中國大陸的發展打下基礎。據我的猜想,這新生的公共空間,動力正與日俱增。你說相對於從前的一體化結構,獨立的市民社會經已形成,並憂慮隨之而衍生的新中國公民 (你說的「隱形的市民」) 難免甘於「與體制共存」,進而為知識分子身居嶄新文化政治關係中如何自處的問題感到困惑。
關鍵是體制的性質有沒有改變,體制內外的界線如何劃分,由誰因循著那些規律去劃分?體制內的人,所處的條件和限制是什麼?這些條件和限制,跟身處體制以外的又當如何比較?這都是一系列複雜的實際問題,有待大家進一步探索。
Publisher Statement
Copyright © 1995 香港文化硏究計劃.
Language
Chinese (Traditional)
Recommended Citation
陳清僑 (1995)。為了文化的抉擇與游離 : 答蔡翔君並說烏托邦。《香港文化硏究》,2,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