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左傳》、《列國志傳》及《新列國志》 鄭伯克段故事看經學通俗化的進程

Alternative Title

Popularizing Confucian values : from the Zuozhuan account of Lord Zhuang of Zheng overcoming his younger brother Duan to the historical novels compiled by Yu Shaoyu and Feng Menglong

Document Type

Journal article

Source Publication

清華中文學報 = Tsing Hua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Publication Date

12-2016

Volume

16

First Page

5

Last Page

66

Publisher

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

Keywords

左傳、鄭莊公、太叔段、列國志傳、馮夢龍、新列國志

Abstract

《春秋》記「鄭伯克段于鄢」,《左傳》敘事說理,為之作解。《左 傳》敘事與說理部分都存在多種解讀的可能性。《左傳》直解經義, 明言「譏失教也」。其意與《毛序》相合。綜合《毛詩》〈將仲子〉及 兩〈叔于田〉三篇小序所言,莊公之罪在於未能親愛母弟,為避嫌遠 譏,不忍心割斷私恩,任由他多行不義之事,待其作亂然後致討。漢 人對此大多了然於心,故楊震、何敞等皆據此勸諫漢帝,不應順從婦 人欲求,以免失教之譏。依「失教」之義通讀《左傳》,怡然理順, 了無窒礙之處。服虔將「謂之鄭志」連下讀,以為莊公一開始便有殺 弟之意,蓄意誘使其弟作反,養成其惡而殺之。其說與《穀梁傳》相 通。相較而言,「養惡」之罪大,而「失教」之罪小。自宋以降,論 者或主「失教」,或主「養惡」,或二說混合,而「養惡」說尤為世人 所主。明代的余邵魚編寫《列國志傳》,旨在依據《左傳》推衍《春 秋》褒貶大義,以正人心。就鄭伯克段故事而言,《列國志傳》的敘 事結構,一依《左傳》,而情節、人物對話以至議論則與《左傳》頗 有出入。余氏改寫《左傳》,敘事多有紕謬、說理亦甚可議,但大路 椎輪之功,不可泯也。它為經學通俗化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如說余邵 魚將經學融入文學還處於草創階段,作品還十分粗糙,則馮夢龍之作

無疑是後出轉精。自中唐《春秋》新學始,學者提倡捨傳求經,直接 探尋經文的意旨。宋儒胡安國奉《春秋》為聖人經世之作,於是為《春 秋》立新傳。胡氏解說鄭伯克段故事,主要是用誅心之法。其忖度鄭 伯心計,絲絲入扣。馮夢龍對胡安國之《春秋》學既有繼承也有推衍。 馮氏主張以義斷事,於《左傳》所記,多有取捨。其《新列國志》對 《左傳》的簡略處,都能依據一貫的敘事觀點,詳加推衍,使故事變 得完整。《新列國志》重點摹寫莊公蓄意養成弟惡,巧妙地將胡《傳》 之意融入故事的情節及對話中,使經典與通俗演義融通、經義與教化 渾然為一,成為以小說形式敷演經義的成功範例。

Print ISSN

22188517

Publisher Statement

Copyright © 2016 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 Access to external full text or publisher's version may require subscription.

Full-text Version

Publisher’s Version

Language

Chinese (Traditional)

Recommended Citation

許子濱(2016)。從《左傳》、《列國志傳》及《新列國志》 鄭伯克段故事看經學通俗化的進程。《清華中文學報》,16,5-66。

Share

CO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