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 of Award

5-30-2018

Degree Type

Thesis

Degree Name

Doctor of Philosophy (PhD)

Discipline

Arts

Department

Translation

First Advisor

孙艺风教授

Second Advisor

陈德鸿教授

Abstract

中国现代文学流派“七月派”强调文学创作中的“主观战斗精神”和“精神奴役创伤”,因其在文学领域异质凸显,与代表主流文化的文艺思想不尽契合,导致了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大“文字狱”。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胡风事件及胡风文艺思想重新进入学术研宄视野,成为史学界和文艺界的研宄热点,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关于七月派研宄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正如周燕芬所指出的,“现在的研宄成果中,实在留下不少史料的空白或者因史料的不信、疑虑、矛盾而带来的所谓‘分寸’,所谓‘留有余地’,说到底,依然是研宄的一种不清楚和未完成状态”(周燕芬,2013:6)。而就七月派翻译家研宄而言,也存在诸多研宄缺口。本论文论题有三:1、七月派作为“新文学的骄傲”, 其领袖人物胡风的文艺理论特质何在?影响了怎样一个文学流派及翻译家群体?2、七月派翻译家以“启蒙现实主义”为译介出发点,形成了怎样的译介主张?3、从翻译政治学、描写翻译学理论、生存心态等视角探讨以胡风、满涛、 绿原、呂荧等为代表的七月派翻译家具有哪些群体特征?本论文得出以下结论: 七月派翻译群体是我国翻译史上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基于启蒙现实主义思想的译介主张是以为时代和战斗而翻译,为文学经典生成而翻译,为民族文学发展而翻译为主要特征的。而胡风“为时代、为战斗而翻译”的“武器”翻译论, 满涛“传达精义”的翻译观,绿原“整体效果”、翻译“异同”性、名著重译 “接力赛”等译论,呂荧“谐意谐音”的诗歌翻译理念等等,既是对七月派翻译主张的体现和深化,又是各自翻译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本研宄原创性在于: 在追根溯源七月派的源流、定义及其影响的基础上,从活生生的研宄对象及历史语境出发,对胡风文艺理论影响七月派翻译主张形成的过程以及七月派翻译家的文化生态作出相对可靠的历史复原,让读者对该时期的翻译历史全貌具有更清晰的了解,这在近现代翻译史研宄上不啻为一个重要发现。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Recommended Citation

桂清扬 (2018)。七月派翻译家研究。(博士論文,香港嶺南大學)。檢自 https://commons.ln.edu.hk/otd/28/

Share

CO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