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 of Award

7-22-2021

Degree Type

Thesis

Degree Name

Doctor of Philosophy (PhD)

Discipline

Arts

Department

Translation

First Advisor

陳德鴻教授

Second Advisor

白立平教授

Abstract

本文從管治的角度探討了清前期多語文政治下的翻譯政策。在多族群、多語文的環境中,翻譯是清朝管治域內多語文族群的重要手段,翻譯政策的制定與實施對帝國的管轄統治存在多面向且多層級的影響。

基於清前期大量的滿、漢文檔案史料,本文重點描述和分析了清朝政府架構中的翻譯管理、翻譯識解、翻譯規範、翻譯機構,以及翻譯價值觀,旨在以翻譯研究等多個領域的方法和視角,層層遞進,分析清廷翻譯政策的施爲過程,揭示清廷如何使用翻譯來輔助其管治。

本文發現,滿洲統治者會按照滿洲的文化價值觀認識多語文環境,幷對滿語文和其他語文的翻譯權利實施區別化管控,爲前者爭取必要的生存空間。清廷對翻譯的概念化也以此爲基礎,從範疇上劃分了“內服型”書面語際翻譯和“外服型”口語語際翻譯,幷由此建構了以“繙譯”(ubaliyambumbi)和“通譯”(tungserembi/hafumbumbi)爲代表,分別針對筆譯和口譯的術語架構。

其次,清廷的“以譯而治”還體現在以翻譯政策指導滿文使用,管控翻譯規範。在儒籍滿譯的個案中,爲了應對滿語文日益衰落的困局,維護滿洲的族群身份,官方翻譯規範的重心逐漸由充分性轉向了可接受性,反映出偏向“滿洲化”的譯本優化方案。這種演變還進一步體現在跨機構的規範整合活動中。這些翻譯機構的結構分工和工作流程明顯受制於相似的行政體制,其中清帝始終居於權力與決策的中心,能夠自主地選擇來自蒙、漢、藏、維等語言文化的資訊與知識。

最後,本文將“以譯而治”的翻譯價值觀歸結爲異質語文間的“同文之治”。基於清代考據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清前期的“異語同文” 既表示滿文或漢文單一文字的規範化,也暗含了可譯性的多重建構——除了指涉跨語際音、義轉換的完整性與規範化,也引申爲多民族帝國內部統一的倫理教化和語言管治權。清廷藉此建構了一個以滿文爲樞紐、多語文共存的話語空間,幷按照地域-族群的差異施行不同形式的“同文之治”,這些都直接或間接地支撐了滿洲族群統治中國王朝的正統性。

Language

Chinese (Traditional)

Recommended Citation

鄧科 (2021)。以譯而治:清前期多語文政治下的翻譯政策研究 (博士論文,香港嶺南大學)。檢自 https://commons.ln.edu.hk/otd/126/

Share

CO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