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 of Award
8-31-1997
Degree Type
Thesis
Degree Name
Master of Philosophy (MPHIL)
First Advisor
劉紹銘教授
Second Advisor
劉健芝女士
Abstract
從“五四”到今天,連續不斷出現有關白話文及歐化語法的論戰,原因不是為了解決溝通的問題,而是為了建構集體身份。1934年魯迅曾說過:“歐化文法的入侵中國白話中的大原因,並非因為好奇,乃是為了必要。” 1917年出現白話文運動、二十年代末有翻譯論戰、三十年代有大眾語運動、四十年代有民族形式討論、五十年代有語文規範運動……。每一次辯論都涉及“中國”身份的重新界定,每一次討論都牽引出文化、政治、社會的應走路向。
從這個角度看,並沒有第一或第二類人之分,有的只是對某種身份的質疑還是認同。當不談政治、不談意識形態的語言學家、翻譯家或教育工作者在使用某種話語時,他正在生產一種特定的意識形態。
本論文正是要探討這些意識形態的作用,追尋躲在歐化語法論爭背後的話語結構,揭示這些話語在形塑現代中國人身份上所起的作用。
本論文引用解構主義理論,視歐化語法是一種“兩間” (in between)文化,是本土文化受外來文化影響的語境下,語言使用者採用的語言策略。這種語言策略包含對外來語言的“挪用”與“反抗”,而不是單純模仿。在未討論歐化語法論爭的社會心理和意識形態之前,先嘗試對歐化語法百年論爭提出一個宏觀敘事的分析框架。不用說在這階段提出任何宏觀敘事必然是粗淺及帶有臨時性質的。對於一個久被遺忘、乏人問津的研究領域尤其如此。
由於歐化語法究仍處於起步或再起步階段,許多重要關節仍然存在大片空白,因此以下只是提綱挈領,旨在為下一階段的研究提供參考。
Language
Chinese (Traditional)
Copyright
The copyright of this thesis is owned by its autho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thesis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Recommended Citation
蘇耀昌 (1997)。白話文歐化論爭的回顧與評析 (碩士論文,香港嶺南學院)。檢自 https://commons.ln.edu.hk/otd/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