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果

Title

思果

Files

Link to Full Text

Download Full Text

Download 著作目錄 (250 KB)

Download 翻譯目錄 (147 KB)

Download 著作評論 (453 KB)

Event Title

中國當代作家口述歷史計劃

Biography (作家小傳)

本名蔡濯堂,另有筆名方紀谷、蔡思果等。 一九一八年六月出生,原籍江蘇鎮江。 小時念過私塾,後進入南京中央大學實驗學校小學部就讀。完成初中一年級教育後便輟學,靠自學而成。 曾在中國銀行工作十六年,後歷任出入口公司及出版社會計、公司秘書、公司董事、《公教報》翻譯、工業總會及科學管理協會編輯、《讀者文摘》中文版編輯及翻 譯、香港聖神修院中文教授、香港中大文學比較文學竹與翻譯中心訪問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校外進修部(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校外進修學院)高級翻譯文學教授等 職。 一九七一年赴美,旅居俄亥俄州辛那提市。任電腦公司會計,也曾在關島工作,任地產公司經理。 一九九一年在香港中文大學任名譽訪問學人。 抗戰時期開始在江西《正氣日報》投稿,勝利後曾在上海《申報》、《宇宙風》發表文章。著作以散文為主,作品《林居筆話》曾獲台灣中山文藝散文獎。此外也兼 攻翻譯,著有《翻譯研究》(台北大地出版社,一九七二年初版,一九九○年十一版)、《翻譯新究》(台北大地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出版)等作品。一九八七年九日獲香港翻譯學會榮譽會士銜。 退休後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定居,從事譯著工作。二○○四年逝世。

Summary (短片摘要)

思果認為「文從胡話起」,任何作家開始寫作時,文章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只要用心寫和修改,時間長了,文章就會愈寫愈好。思果認為年輕人開始寫作時不須擔心文章寫得好不好,反而要做好寫作的準備。寫作前的準備有兩點最重要,一是學問的提高,二是觀察。學問的提高來自多讀書,首先要做到博覽群書,從古典到現代的作品,要看第一流的作品。學乎其上,得乎其中;學乎其中,得乎其下。看第一流的作品,可能寫出第二、三流的作品,看三、四流的作品,寫出的可能是五、六流的作品。 除了博覽群書外,還要有所專精,對某些作品或某位作家的作品看得深入,自然就會有所得益。觀察指的是對周圍人事、社會的觀察和積累。多讀書、多觀察,兩者互相配合,就會有寫作的題材。有了寫作的題材,還可以選擇寫作的對象——寫作是為自己,為他人,還是為了某一類讀者?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選擇。但不能把自己完全抹殺,成為別人的宣傳工具。 思果認為寫作到了一定階段,有了一點名聲,仍要繼續看書和觀察,否則就不再進步。文章寫好後,要一再修改。他個人的寫作經驗是,文章中寫得好的,往往是後來修改時加進去的。寫作就像鍛煉一樣,要每天寫,多練、多準備,加上認真的修改,文章才會寫得好。 思果的寫作經歷:他從小就喜歡看書,對事物也敏感,喜歡寫文章表達自己的感想。他十幾歲開始投稿,後來一邊工作一邊寫作,四十多歲後主要做翻譯的工作。他的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啄木集》、《如此人間》、《功夫在詩外—翻譯偶談》、《剪韭集》、《偷閑要緊》、《沙田隨想》、《看花集》、《翻譯新究》等。

Running Time (片長)

29 min 45 sec

Language (語言)

Putonghua

Streaming Media

Date (日期)

2012

Disciplines

Oral History

Recommended Citation

思果、嶺南大學人文學科研究中心 (2012,1月1日) 。中國當代作家口述歷史計劃 : 思果 [視頻]。 檢自 http://commons.ln.edu.hk/oh_cca/9

思果

Share

CO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