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篇名 Alternative Title
Tonal contrast in early pentasyllabic poems : a quantitative study of three poem collections
摘要 Abstract
基於對聲調排列的觀察,一些研究者,包括王力和徐青等,提出漢末魏晉的詩人就曾有過在五言詩中創造聲調對立效果的嘗試。爲了評估這些觀點是否正確,本文在研究過程中採用了量化分析的方法來對三組早期文人五言詩作品中的聲調對立進行分析。這三組作品分别爲《古詩十九首》,曹植的五言詩及謝靈運的五言詩。與以往研究的不同之處在於,本文將這些詩歌的資料置於豐富而具體的語言背景下進行分析詮釋。將這三組永明時期之前的詩歌中的聲調對立句的百分比與另外兩個比率進行了比較:其一,聲調對立五言句在同時期的散文文本中的百分比;其二,聲調對立在聲調隨機排列的情況下應出現的百分比。比較結果顯示,聲調對立是否存在於早期五言詩中的這一問題,並不能以簡單的“有”或“無”來進行作答。在這個歷史時期,聲調對立現象處於一個複雜的過渡階段。與其説它源於爲達到某種特定創作效果的有意識處理,不如將其看作是一種憑藉直覺所做的創作行爲。
關鍵詞 Keywords
詩歌聲律, 聲調對立, 量化研究方法, 早期五言詩, 統計測試方法
語言 Language
Chinese (Traditional)
版權聲明 Copyright Statement
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共享創意條款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參考書目格式 Recommended Citation
宋晨清 (2016)。早期五言詩中的聲調對立 : 三組詩歌作品的量化分析。《嶺南學報》,復刊 第五輯,頁67-91。檢自 https://commons.ln.edu.hk/ljcs_new/vol5/iss1/5
備註 Additional Information
本文2014年3月7日在香港嶺南大學“聲音與意義———古典詩歌新探”國際研討會口頭發表,感謝與會各位學者的討論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