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篇名 Alternative Title
"The patterning of sound is called tone" : issues of music tune versus prosody i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i poetry
摘要 Abstract
聲音之道與政相通,與天地萬物亦相連接。聲音的安樂與怨怒,爲治世與亂世的不同體現;天地萬物的種種音響,構成大自然的紋理(文理)。樂歌創造,文學語言與音樂語言的相互應合。倚聲填詞,既倚樂歌之聲,亦倚歌詞之聲。音律與聲律,各有所司,各盡其職,二者未能混淆。永明四聲的發現及運用,自沈約起。唇齒喉舌鼻與宫商角徵羽兩相對應,爲樂歌脱離音樂創造條件。倚聲填詞之所謂填者,自温庭筠起。逐弦吹之音,爲側艷之詞;以文詞的聲律追逐(應合)樂歌的音律,爲樂府歌詞創作脱離音樂創造條件。沈約與温庭筠,兩個標誌性的人物,兩個標誌性的階段,兩座里程碑。這是本文立論的大背景。準此,本文擬分别闡發以下三個問題:一、音律與聲律,兩個不同的概念;二、音律與聲律,近世詞界的一個盲點;三、音律與聲律,登上藝術殿堂的階梯。
關鍵詞 Keywords
音律與聲律, 字格與音理, 真傳與門徑
語言 Language
Chinese (Traditional)
版權聲明 Copyright Statement
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共享創意條款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參考書目格式 Recommended Citation
施議對 (2016)。聲成文,謂之音 : 倚聲填詞中的音律與聲律問題。《嶺南學報》,復刊 第五輯,頁243-259。檢自 https://commons.ln.edu.hk/ljcs_new/vol5/iss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