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Abstract
漢儒自董仲舒起,改造戰國以來道家等諸子學説中的“天心”、“天地之心”等觀念,强調宇宙的道德稟性,又以儒家經典配合陰陽五行推算天道,占測天心,言説災異,“六經”遂轉爲政治數術。故《齊詩》與《詩緯》創言“詩者天地之心”,賦予《詩三百》以宇宙意義,又以“四始”、“五際”、“六情”之説,依孟京《易》學之例,以《詩三百》爲律曆,占知《詩》中之“天心”,推測風俗性情。“天心”、“天地之心”漸而流爲兩漢以降政治、學術、宗教之話語,至劉勰《文心雕龍》,以“天地之心”爲“道心”,建構“文心”之觀念,於文學形上學理論貢獻至大。
關鍵詞 Keywords
詩緯, 《齊詩》, 四始五際, 文心, 道心
語言 Language
Chinese (Traditional)
版權聲明 Copyright Statement
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共享創意條款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參考書目格式 Recommended Citation
徐興無 (2015)。釋“詩者天地之心”。《嶺南學報》,復刊 第三輯,頁33-58。檢自 https://commons.ln.edu.hk/ljcs_new/vol3/iss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