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篇名 Alternative Title
The mencian statement "Yi yi ni zhi" and Chinese theories of interpretation
摘要 Abstract
“以意逆志”四字爲孟子解《詩》時提出,近千年以來爲各派批評家所推重。爲何孟子“以意逆志”一語會被這麽多批評家認同?本文提出,“以意逆志”之所以能“放之四海而皆準”,與古代漢語作爲不帶情態標記語言而具有豐富的模糊空間有著很大關係。歷代以來,中國傳統批評家不斷地挖掘利用“以意逆志”中“意”、“逆”、“志”三字之語義以及四字之間句法的模糊性,以求重新闡發孟子的論斷,進而爲各自的解釋説找到理論根據。因此,通過討論各家對孟子“以意逆志”一語的重新闡發,本文展示出從先秦到清代各種解釋方法的獨特特徵,同時,本文亦發現這些理論潛在的互相聯繫,進而揭示中國整個解釋傳統作爲整體的動態統一。
關鍵詞 Keywords
中國文學解釋論, 孟子解詩説, 《毛詩序》, 朱子, 解詩説, 歷代的《詩經》解釋
語言 Language
Chinese (Traditional)
版權聲明 Copyright Statement
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共享創意條款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參考書目格式 Recommended Citation
蔡宗齊 (2015)。"以意逆志"説與中國古代解釋論。《嶺南學報》,復刊號(第一、二輯合刊),頁145-167。檢自 https://commons.ln.edu.hk/ljcs_new/vol1/iss1/8
備註 Additional Information
蔡宗齊著,陳婧譯。
本文部分文字沿用了作者其他文章的内容。部分譯文由金濤先生翻譯,在此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