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 of Award

11-1-2004

Degree Type

Thesis

Degree Name

Master of Philosophy (MPHIL)

Department

Chinese

First Advisor

梁秉鈞教授

Abstract

愛國反帝運動和新文化運動所引起的批評傳統、關心社會、強調民主思想和科學精神的思潮,一直被認為是五四傳統的基調。發展到三、四十年代,由於抗戰的影響,有「救亡」壓倒「啟蒙」的趨勢,而在1949年後,在兩岸三地中,香港正因為特殊的政治位置,成為言論相對自由的地帶。在這個直接政治干預相對較少的背景下,李晨風在五、六十年代主動改編多部五四傳統 的文學作品,繼承五四精神,實在值得深入研究。李晨風在的改編中, 藉著周蕙和高淑英的對比, 強調五四時期「個人」與「家庭」間的對立,以突出反傳統、反家庭的望題。至於的改編,李晨風在原有的戰爭背景下, 加強了對戰爭的控訴,使戰爭成為所有不幸事情的原兇。另外,又一改曾發生的形象,把她改寫成完美的媳婦,讓白燕保持一貫正面形象之餘,為新式女性在「經濟自主」與「家庭倫理」之間得到協調的空間。李晨風的改編電影,改寫了小翠的悲劇命運,比曹禺原著中對「希望」的暗示表露得更清楚。 其他改編五四時間流行的外國翻譯作品如托爾斯泰的著作,更能看到他對關懷社會的有一種執著。甚至其他並非直接與五四主題有關的電影作品中,亦可以見到李晨風批評軍閥、讚揚革命、追求個性自由的思想。

Recommended Citation

沈海燕 (2004)。 李晨風電影作品與「五四傳統」的關係 (碩士論文,香港嶺南大學)。檢自 http://dx.doi.org/10.14793/chi_etd.17

Share

CO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