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sertations from all years

Date of Award

2016

Article Type

文字、文獻學

Degree Type

UG Dissertation

Department

Chinese

First Advisor

李雄溪老師

Abstract

簋,常用卻鮮為人所熟知的字。據現代漢語,或廣東方言所理解的「簋」,已由盛飯器具引申為盛食物的用具,如九大簋,即粵俗所言的盛宴。可見「簋」作為飲食器具所反映的飲食文化,至今仍是影響我們。雖現時隸寫的「簋」仍循小篆發展而來,是一會意字,但其字形、字音、字義及文化都經過了相當繁複的發展,當中涉及古字、假借字,異體字等等的影響而成今天的「簋」。由其字形演變,亦可略見食器反映的相關文化。

「簋」的字源相當複雜,支流繁多,不同時期涉及不同的字形。「簋」由甲骨文的象形字,到金文假借至另一個會意字,另出現了為「簋」而創的形聲專字,影響後期小篆的字形發展,今變為从竹、从皿、从皀的「簋」字。其字源、字形、字音及其相關的異體字一直是眾學家研究的方向,有關的研究亦不少。雖然學界大致認同其字義是食具之義,但對其字形變化的解釋卻有所差異,亦沒有詳細述論現今「簋」字的形成之因。

故本文簡單從縱向的方法整理出不同學者對「簋」字形、字義、字音的解釋,分析他們的相同及相異之處,嘗試整理出較為合理,能貫穿「簋」的字形及文化之義的解釋;重點補充「簋」金文與小篆之間的戰國文字,以及食器「簋」的功用演變,嘗試以字形及文化解釋其後形成小篆「簋」的字形之因,清楚梳理「簋」的字例演變。略說「簋」與其異體字的字形、字音的關係。望能更進一步的補充「簋」的形,音,義,以及找出書寫現今「簋」字从竹、从皿、从皀之因。

Recommended Citation

梁艷冰 (2016)。探析「簋」的字形變化及其文化意義。輯於嶺南大學中文系 (編),《考功集2015-2016 : 畢業論文選粹》 (頁50-72)。香港 : 嶺南大學中文系。

Share

CO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