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sertations from all years

Date of Award

1996

Degree Type

UG Dissertation

Department

Chinese

Abstract

生存[1] 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我們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便降生世上,而且又只可活一次,沒有賦予第二、第三次的生命來比較所有選擇的好壞優劣[2]。在這種沒有 "永劫回歸" (Etemal Recurrence) 的情況下,我們的存在境況會是怎樣呢?

1984年捷克著名作家米爾﹒昆德拉(Milan Kundera) 出版了一本名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譯) 的小說,此書是在一個沒有 "永劫回歸" 的環境下,描述人的存在境況。

探討人的存在境況是昆德拉一向的主題,今次他則從兩方面觀之,第一是個人的存在境況,以生命的輕和重來描述人的存在取向,又以靈肉關係來探討人的自我認識,第二是描述人在媚俗 (Kitsch) 的環境下的存在境況,要取悅別人?抑或活出自我呢?這 些均是昆德拉在本書中要帶出的主題。

所謂 "生命的輕" 是指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 "生命的重" 是指要背負責任和重擔的生活。沒有擔子的 "生命之輕" 是眾所嚮往的,但 "生命之輕" 是否最終會帶給人快樂和幸福?沉重的生活是否會很痛苦?輕和重的存在境況會是怎樣?到底兩者我們該如何取捨?

昆德拉以靈與肉的關係來探索人的自我認識。自我認識對人的存在是很重要的,因為人若不認識自我就不能肯定自己的存在價值,為自己的人生定目標,那麼生存還有甚麼意義可言呢?

在西方人的眼中,靈魂是象徵純潔、永恆、不朽,肉體則象徵腐敗、短暫和污穢,這種觀念令人一直都嚮往和歌頌靈魂,而蔑視肉體,認為肉體是沒有獨特性,它要依附靈魂才可存在。但到底肉 體是否真的沒有獨特性?是否要依附靈魂才可存在?

昆德拉也意識到在現今的世界充斥著媚俗,所謂媚俗是指以作態取悅大眾的行為,是侵蝕人類心靈的普遍弱點,是一種文明病 (頁14)。[3] 面對著這種環境,人的存在境況會是怎樣?作者生長在極權的國家,所以他對政治媚俗有很深刻的體會,那麼他又怎樣看政治媚俗呢?媚俗又怎樣侵佔犬眾的心靈?

一連串的問題都是對存在的疑惑,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一書中,昆德拉便為大家一一揭開存在的帷幕。

Recommended Citation

梁寶潔 (1996)。從《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看人的存在境況。輯於《考功集(畢業論文選粹)》。檢自 http://commons.ln.edu.hk/chi_diss/3

Share

CO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