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sertations from all years

Date of Award

1998

Degree Type

UG Dissertation

Department

Chinese

First Advisor

劉燕萍博士

Abstract

歷來都有人考究《金瓶梅》這本小說,例如考究它的版本、成書年代等;但是最為人議論的莫過於書中的性慾描寫。因此,一談到性便使人聯想到《金瓶 梅》。 雖然文中有些性慾描寫史使人 "慘不忍睹" 但是性是人類生理上正常的需要,所謂 "食、色,性也。" 只是宋明理學 "存天理,滅人慾" 的觀念影響了我們對這本小說的看法。其實《金瓶梅》在其他方面也有它的意義,例如它反映了明代的社會和政治狀況、富貴人家的生活、佛教、道教對人們的影 響、商人的形象等。在藝術方面亦有它的價值,例如人物描寫鮮明、生活的描寫細膩和真實、文中的詞曲優美等。可是人們的著眼點只在它的性描寫, 因此忽略了其他值得談論的地方。女主角潘金蓮,更是從古到今受人非議的人物,與那些 "三從四德" 堅守貞潔的婦女比較,她的行為真是十分矚目。但其實她的所作所為是受到家庭和社會環境影響,使她感到自卑、焦慮和失去安全感。所以她在西門家常生事故,搬弄是非。一方面是自衛 (self defense),一方面是引起西門慶的注意,希望他尊愛、關懷自己,因為這樣才使她感到安全、消除她的自卑感和焦慮情緒。正如荷妮(Karen Horney)說:

卻彷彿是他們的存在,幸福及安全,都有賴於受人歡迎似的。

此外她的行為就是對抗這個道德的社會,希望突破父權的約束。

除了潘金蓮外,故事中其他人物都有他(她)獨特的心理和性格,所以無論我們從甚麼角度、方法去看《金瓶梅》也可以在這塊肥泛的土地裏發掘到它的意義。

從古到今,大部分論者都認為潘金蓮是萬惡淫為首的代表人物。對於她殺死親夫式大,改嫁西門慶,並自願被他虐待,又經常勾搭男人的放蕩行為,甚是噁心。但是,我們只是罵她不守婦道、傷風敗德,我們又是否了解她的內心世界?明白她是基於甚麼心理有這些異常的行為呢?其實一個人的異常行為和心理,與他身處的環境有 很大的關係。同樣,潘金蓮的不平衡心理和不正常的行為,都與她的身份地位和社會環境有關。正如張竹坡說:

今看其一腔機詐,喪廉寡恥,若云本自天生,則良心為不可必,而性善為不可據也。吾知其二、三歲時,未必便如此涅蕩也。(二十三回評2)

可見環境對潘金蓮影響之大。

在小說裏,潘金蓮自出娘胎使標誌她在這個男尊女卑的父權社會的次等身份。由出生至嫁入西門家,她都沒有人身自由。壓逼的生活,使她感到自卑和缺乏安全感,形成她焦慮的情緒。因此引起了她要出人頭地的念頭,只有出人頭地,她才能重建自己的人格尊嚴,提高自己的地位,以及增加安全感。潘金蓮爭權、爭利、爭寵、爭愛就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法。但是,這種鬥爭生活,卻影響了她的心理,也導致她行為失常。

這篇文章裏的主題是希望透過她的遭遇、身份和身處的環境去了解她的變態心理和她種種行為的動機,並希望能為讀者提供微薄的見解和一個新角度去了解潘金蓮,而不是片面去評價她。

此外,我會從權力和情慾兩方面,以宗法制度、婚姻制度、女性主義及心理學四個理論,去探討和分析潘金蓮的受虐被虐心理、補償和報復心理及變態的嫉妒心理。

Recommended Citation

劉可欣 (1998)。從權力與情慾鬥爭看潘金蓮的變態心理。輯於《考功集(畢業論文選粹)》。檢自 http://commons.ln.edu.hk/chi_diss/17

Share

CO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