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sertations from all years

Date of Award

1996

Degree Type

UG Dissertation

Department

Chinese

Abstract

歐陽子被認為是新文學運動以來重要短篇小說作家之一[1],隱地先生亦言 :

歐陽子的《秋葉》對人物心理刻劃特別成功。她三番四次的修改,重寫自己的作品,在世界小說史上也將是一個特例。[2]

歐陽子於1967年出版首本短篇小說集《那長頭髮的女孩》,[3] 並於四年後,將其舊作大力刪改,又加入〈魔女〉、〈素珍表姐〉、〈秋葉〉;並刪去〈小南的日記〉、〈貝太太的早晨〉兩篇,也將 〈那長頭髮的女孩〉易題為(覺醒〉、〈約會〉易為〈考驗〉,這樣的改動為求風格的統一。[3] 是次結集為《秋葉》。[4] 後於1980年,將 《秋葉》的版權交予爾雅出版社,又再作一次修改。[5] 本論文亦以此版本作討論藍本。

作者兩次修改的範圍都包括了篇目的增刪:先刪去〈小南的日記〉及〈貝太太的早晨〉,後在爾雅版本中,又再加了〈木美人〉一篇,務求達到小說結集作為一整體的統一性。而此統一性,有助於聯繫篇目與篇目間之關係。

此外,在爾雅版的個別篇章中,作者刻意對三一律的應用放寬了,亦強化了人物外貌的描寫,以增加戲劇效果。[6] 但依然以極簡捷的筆法為創作原則:

我寫小說,非常注重簡捷。不是非說不可的話,我儘量不說;與故事主題無切要關係的枝節,我儘可能免去不寫。[7]

故呈現於〈秋葉〉中的人際關係,都是簡單的,使主角的心理衝突更為突顯。至於人物方面,外貌的描寫無疑是加強,但仍儘量避免以其外貌、學識、籍貫、習慣等做為故事發展的依據 (〈秋葉〉與〈考驗〉較例外,兩篇都考慮到民族的差異,但只是藉此表達人類偏見的存在)。[8] 同時,故事發生的地點及社會背景對故事本身亦沒有決定性,甚至《秋葉》中沒有一篇章是帶有道德或社會批判的意圖。小說背景在這樣受到不同程度的簡化下,作者都能使〈秋葉〉的人物存在於 "一種不訴諸某種特殊時空環境的基本生存架構上",[9] 讓作者得以著力以 "不形於外的內心生活" [10] 作為故事的起點;無怪白先勇先生言:

她 (歐陽子) 的小說背景是建築在她小說人物的心理平面 (psychic force) 上。...... 而歐陽子小說人物的塑造,也是與一般小說人物不同,她的小說人物並不是血肉之軀,而是幾花束心力 (psychic force) 的合成,這幾束心力,在心理的平面上,互斥互吸,相消相長,替作者演出許多幕各式各樣的心理劇來。[11]

作者創作手法之簡捷,就使得各篇之主題帶有易辨性。

由於各篇主題之易辨性及篇與篇之間有其統一性,故不難理出一個貫串《秋葉》全書的主題模式。本論文亦由此作為出發點。

Recommended Citation

楊勁賢 (1996)。拯救與毀滅 : 歐陽子《秋葉》主題試析。輯於《考功集(畢業論文選粹)》。檢自 http://commons.ln.edu.hk/chi_diss/7

Share

CO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