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 of Award
2-22-2019
Degree Type
Thesis
Degree Name
Master of Philosophy (MPHIL)
Discipline
Arts
Department
Visual Studies
First Advisor
羅淑敏教授
Second Advisor
黃映玲教授
Abstract
香港社會在六、七十年代之交可算風起雲湧,先來六六、六七年兩場不同因由的騷動,接著又掀起了中文成為法定語文、保衛釣魚台等連串場的社會運動,及至反貪運動才稍告一段落。當時的文化雜誌不但投入關注,好些還會介入或參與運動。本研究選取了一九六六至七三年間,《大學生活》(1955-1971)、《盤古》(1967-78),以及《七O年代》(1970-76, 78)幾本各具代表性的雜誌作考察,追踪當時文化界出版物上的政治性視覺生產。
所謂「政治性視覺生產」(political visual production),意指視覺性元素與政治的連結發揮,將之應用在「文化雜誌」場域,主要指通過封面、插圖、排版等元素作視覺性的操作,介入社運或政治文化。文化雜誌作為印刷出版物,既是媒體,也是集合思想討論的平臺,當中接通的仝人網絡,更使其成為一個富政治性與視覺性交叉滲透誘因的文化實驗空間。
透過把雜誌中的政治性視覺生產置於社運的階段性發展來觀察,研究意圖呈示時代政治關鍵性的多重起承轉合如何與之扣連,同時微觀圖像生產遇上的美學政治。正視在香港這火紅的年代造就的政治性視覺生產,其實恰如同從去政治化的香港藝術史書寫中,試勾出被隱沒了的前衛藝術系譜,在探索其特質同時,更望能引動對於香港現當代藝術發展的認知作政治性的反思。
Language
Chinese (Traditional)
Copyright
The copyright of this thesis is owned by its autho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thesis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Recommended Citation
劉建華 (2019)。在60、70年代之交香港文化雜誌的政治性視覺生產初覽 (碩士論文,香港嶺南大學)。檢自 https://commons.ln.edu.hk/otd/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