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sertations from all years

Date of Award

2018

Article Type

現代文學

Degree Type

UG Dissertation

Department

Chinese

First Advisor

徐剛老師

Abstract

本文旨在分析黎紫書的馬華民族歷史小說〈州府紀略〉和〈國北邊陲〉中其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死亡」及「性」這兩個意象。筆者認為,在馬華離散文學的語境中,〈州府紀略〉和〈國北邊陲〉裏的「死亡」和「性」具有一致的象徵意義:前者象徵馬華民族身份及記憶在兩代之間的斷裂,而後者則象徵民族身份及想像出於求生本能而產生的轉化與救贖。

筆者認為,這兩部小說裏的「死亡」象徵民族及其身份想像的消亡,而這種消失亡使兩代之間的民族身份和歷史意識出現斷裂。〈州府紀略〉裏的敘事者「我」和死了的主角譚燕梅的距離,象徵意義上即為「我」和那個年代的馬共想像及民族身份想像的距離;「死亡」導致上一代的馬共情結無以延續,下一代亦無法繼承馬共認同。〈國北邊陲〉裏家族的詛咒使「你」滿懷「香火不可斷」的民族情義。兩部小說都指涉「死亡」造成(和即將造成)的民族歷史斷裂帶來的迫切和滄桑。

「性」隱喻小說主人公被迫直面自身文化身份認同與其他文化之間的關係,直至讓步,以求生存。〈州府紀略〉裏,譚燕梅與馬共黨員劉遠聞的性關係,象徵著馬華族裔尋求中國性的身份認同,並最後通過「性」的儀式和關係來獲得實現。在〈國北邊陲〉裏,「性」是放棄狹隘的國族使命,與馬來西亞本土認同相結合的象徵;如果大馬華人必須有「根」,那麼東卡阿里就是那個「根」,讓他們活下來的、真實存在的「根」。

Recommended Citation

古昀翰 (2018)。民族想像、死亡與性:淺析黎紫書小說〈州府紀略〉與〈國北邊陲〉的民族想像書寫。輯於嶺南大學中文系 (編),《考功集2017-2018 : 畢業論文選粹》 (頁417-430)。香港 : 嶺南大學中文系。

Share

CO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