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子卯不樂」解

Document Type

Journal article

Source Publication

人文中國學報

Publication Date

1-1-1999

Volume

6

First Page

95

Last Page

113

Publisher

香港浸會大學

Abstract

根據《左傳》及禮書的記載,子卯疾日起碼在春秋時期就已經流行起來。不管是王侯,還是普通士人,在日常飲食或禮節上,都得作出相應的調整。子卯所以為疾日,賈逵、鄭玄認為這是由於紂以甲子日喪而桀以乙卯亡,國君為了引以為鑑,便把這兩個日子視為忌日。後人大多沿用這種說法。「桀紂亡日」之說,本身存在不少疑點,實不足以解答「子卯疾日」由來的問題。實際上,前人曾提出異議,認為子卯疾日是出於子卯相刑之說。從表面來看,這種說法似乎有術數的色彩,所以一直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利用刑德來占驗干支之吉凶禍福的,最早見於《淮南子》。《淮南子》更把「剛日」、「柔日」納入五行刑德的理論系統裏。春秋之時,「剛日」、「柔日」普遍應用在人們的實際生活上,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其理論根據未必就是刑德之說。雖然如此,從歷代日忌之說的發展來看,春秋之時確實存在著以某種理論為基礎的日忌之制。

Print ISSN

15622754

Language

Chinese (Traditional)

Recommended Citation

許子濱 (1999)。《左傳》「子卯不樂」解。《人文中國學報》,6,95-113。

This document is currently not available here.

Share

CO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