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先秦禮學的現代意義
Document Type
Book chapter
Source Publication
文化自覺與社會發展 :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世界論壇論文集
Publication Date
1-1-2005
First Page
693
Last Page
698
Publisher
香港商務印書館
Abstract
二十一世紀是資訊科技的時代,隨著科學技術的急速發展,資訊網絡貫通全球,國與國的距離將越來越小,人類的交往必將越來越頻繁。因此,在這個世紀,世界經濟將加快一體化的進程,文化、文明的全球化也是大勢所趨。香港位處中西文化的交匯點,一直扮演著融合中西文化的重要角色。面對這種世界潮流,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讓它與時俱進,為新世紀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貢獻,是我們的時代使命。 我國一向被譽為禮儀之邦,自古以來,禮一直起著維繫社會秩序和道德人心的作用。過去,禮家的研究焦點都放在古禮上。回顧上一個世紀的禮學研究,禮家大多以歷代禮學為研究對象,很少從現代價值的角度談論古哩,我們只要翻閱郭偉川先生等人編纂的《二十世紀中國禮學研究論集》就可以發現這點。但面對新世紀的挑戰,如何迎合世界潮流,讓我國的傳統禮儀文化發揮更大的作用?這是亟待研究的課題。為此,我們必須對傳統禮學作出反思,揭示其中的現代意義。十年前,李雲光先生在《禮的反思》中,對禮的各個方面,包括禮的字義與初義、起源與演變、精神與價值、形式與內容、屬性與分類、作用與功能等,進行了深入的反思。在〈結束語〉中,李先生說:“我國禮制在四千年傳承、演變之中,正面臨著世界禮制的大融和。”“我國固有的禮教,也必須一一個新的面目示人。”李先生的看法,極具前瞻性和啟發性。可惜的是,對於如何融和世界體制、塑造禮教的“新面目”這個大問題,李先生沒有提出任何建議。《禮記‧經解》云:“夫禮,禁亂之所由生,猶坊止水之所自來也。故以舊坊為無所用而壞之者,必有水敗;以舊禮為無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亂患。”堤防的功用是防止潮流的泛濫,設禮的目的則在於防範情感的泛濫。即使時移勢易,徹底揚棄固有禮儀文化,一味追求現代化,顯然過於偏激。當然,平心而論,隨着時空的變化,舊禮不免有不合時宜之處,倘若刻意復古,罔顧實際環境和時代需要,也難以得到人們的認同。因此,我們必須在保持舊禮和適應潮流兩方面找到平衡。本文所論,旨在對先秦禮學的各個方面作出反思,並指出先秦禮學所具有的現代意義。
Additional Information
ISBN of the source publication: 9620763572
Language
Chinese (Traditional)
Recommended Citation
許子濱 (2005)。略論先秦禮學的現代意義。輯於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世界論壇籌備委員會 (主編),《文化自覺與社會發展 : 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世界論壇論文集》(頁693-698)。香港 : 香港商務印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