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龍》中“文”的多重含義及劉勰文學理論體系的建立

Document Type

Journal article

Source Publication

人文中國學報

Publication Date

1-1-2008

Volume

14

First Page

139

Last Page

172

Publisher

香港浸會大學

Keywords

文與道, 文與聖, 文與言/書, 文與理. 文與情

Abstract

本文探討劉勰是如何將其文論體系的各個不同層面巧妙地組織到「文」的多重含義中去的。首章《原道》借鑒了《繫辭傳》對卦畫之「文」的評說,將文章的全體歸結為「道」的體現。接著,《徵聖》和《宗經》有意區分開聖人之「文」和先秦以禮為中心的「文」的觀念,並完全以漢代的文字理論來重新解釋後者。通過這種顛倒時代的解釋方式,劉勰試圖為「文」勾畫出一個顯赫的傳承譜系,上可推測至《易經》的神秘卦畫,經由五經確立其原形,一路演變至於孔子身後各種唯美文學和非唯美文體將「文」的發展推至巔峰。劉勰的「文道」關係論決定了《文心雕龍》四至二十五章評述各種文體的大方向。因為他認為文對道的體現作用依賴書寫符號或圖形之「文」,所以很自然地傾向於強調書,輕視言,從而將書面寫作的重要性置於口頭創作之上。在討論三十六種不同文體時,劉勰試圖通過深入探討「文理」關係與「文情」關係來區分兩大文章類型的各自特徵。一方面,他以「明理」為非唯美文體的標誌,另一方面則以「盡情」為唯美文體的特徵。二十六至四十九章集中探討了六個對理解唯美文體至關重要的理論問題,其中涉及了「文、情」之間的動態互動關係。劉勰幾乎是完全基於這種互動關係來看待作者的素質對作品的影響、創作和閱讀的過程,以及文學發展歷史的。 最後,我們可以將《文心雕龍》中「文」多層含義比作一個巨大的蛛網,通過這個語義之網的妙用,劉勰成功地建立起一個龐大的概念系統,以文原道的觀念居中,向四面輻射,衍生出由無數與之相承的理論,涉及文化與文學傳統關係、文體演化、口頭與書面創作關係、唯美文學與非唯美文學的關係,創作與接受過程,作者與讀者素質,及文學史諸方面。雖然劉勰稱不上所有這些理論的首創者,但是在將如此眾多的理論統一,並綜合在一個強調文原道、書勝於言、文理契合及文情交融的文學理論體系中這一點上,劉勰無可置疑是第一人。由於這一份貢獻,劉勰便當之無愧於他在中國文論史上所獲得的崇高地位。

Print ISSN

15622754

Publisher Statement

Access to external full text or publisher's version may require subscription.

Full-text Version

Publisher’s Version

Language

Chinese (Traditional)

Recommended Citation

蔡宗齊 (2008)。《文心雕龍》中“文”的多重含義及劉勰文學理論體系的建立。《人文中國學報》,14,139-172。

Share

CO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