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 of Award

9-25-2013

Degree Type

Thesis

Degree Name

Doctor of Philosophy (PhD)

Department

Chinese

First Advisor

李雄溪教授

Second Advisor

汪春泓博士

Abstract

綜觀歷來的戰國文字研究,不少學者均主張依地域分系,學者何琳儀(1943-2007)將戰國文字分為齊、燕、晉、楚、秦五系,近代研究亦多取何氏的分域方法。學者李運富(1957-)認為,地域特點僅屬文字的書寫風格,不能作為分系的依據,質疑戰國文字的分域方法。何琳儀於其著作《戰國古文字典》與《戰國文字通論》中,嘗試列舉不同字例,以五系的分域方法,收集大量戰國文字的資料,概括構形的地域特點,唯何氏的論說未有對五系文字的特徵作更整體和深入的考察。基於前代學者的研究,本文以戰國文字為研究核心,透過構形的比較與歸納,補充近年出土的材料,嘗試從不同的角度,探討戰國文字的構形特徵與演變情況,論證戰國文字「東、西土分用」的說法以及劃分成五系的必要。

本文的主體部分共分五章。第二章從微觀的角度,依個別域系分類,逐一援引字列,分析當中的字符、部件,集中呈現各系的地域特徵。第三章同樣以域系作區分,嘗試通過整合與歸類,指出不同字符、部件的類化現象,嘗試凸現各系文字的相異之處。第四章集中比對「東土四系」(齊、燕、晉、楚)與「西土秦國」的文字,通過字例的展示,歸納彼此相異的構形,論證王國維(1877-1927)等學者主張戰國文字「東、西土分用」的說法。第五章以宏觀的角度,逐一展示、分析五系文字構形各異的個體字符,嘗試以相同的字例,說明五系文字各自存有的地域特徵。第六章以五系文字當中,構形同時相同與相異的字符為例,分析當中的異、同原因,了解五系文字的構形演變。

通過本文橫向與縱向的文字比對,可知五系文字的構形或受書寫材料影響,但當中演變並不受載體所限。戰國五系文字同源於殷周文字,經過程度不一的構形演變,加上各域系對文字所作具規範的整合,五系文字的構形越趨不同,地域特徵更為明顯,可證戰國文字有分作五系的必要。從本文的不同分類與探討,可見戰國文字存在「東、西土分用」的情況,但僅為當時文字構形異、同的現象之一。五系文字的構形異、同存在不同情況,表示戰國文字處於演變的階段,說明戰國五系文字「同中趨異」的現象。

Recommended Citation

蕭欣浩 (2013)。 戰國文字構形特徵研究 (博士論文,香港嶺南大學)。檢自 http://dx.doi.org/10.14793/chi_etd.31

Share

CO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