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期 (2017) : 薯粉的假象、及早從病態社會退休
前言
薯粉的假象二零一七年特首選舉塵埃落定,低民望的林鄭月娥以七百七十七選票壓倒民望高的曾俊華。雖然結果令不少人失望,但卻一點也不會令人感到意外。在提名階段,林鄭月娥獲五百七十九提名票,曾俊華則主要倚靠民主派的提名票才能成功入閘參選。選前的形勢十分明顯,林鄭月娥獲中聯辦積極拉票;曾俊華方面則以一句「休養生息」積極營造一種「眾望所歸」的形象。今期的專題文章中,有兩篇詳盡地分析曾俊華的團隊如何運用社交媒體營造「眾望所歸」的形象。然而特首選舉的選委只有一千二百人,北京方面能夠操縱超過一半選委的投票意向,曾俊華的策略即使成功,最終結果仍要視乎北京方面是否重香港的民意。曾俊華雖然能成功推高自己的民望,做成所謂「薯粉現象」,但說穿了其實不過是「薯粉假象」,因為選舉結果其實由北京決定,民望高充其量只是北京參考的因素而已!
弔詭的是香港支持民主的人士十分清楚特首選舉不過是北京揀蟀的遊戲而已,更何況曾俊華出任財政司司長以來一直被民主派人士譏諷是「守財奴」,但卻紛紛支持曾俊華。一個簡單的解釋是兩害取其輕,今期專題文章中,〈社會的「不能動」與曾俊華競選策略〉從更深層的層次解釋為何在一場由始至終都由北京操控的特首選舉,民主派人士會把希望押在曾俊華身上。
及早從病態社會退休
當許寶強、羅永生及陳允中三位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的教授同時宣佈提早退休的消息公開後,外界紛紛猜測三人是遭到打壓。後來從三人的澄清與及媒體的訪問(見下面的報導)知道,三人的決定與政治打壓無關之餘,卻絕對跟香港整體社會面對的政治環境有莫大關係。正如許寶強在訪問中透露,大學的校董委任、大學在行政主導的情況下,花費大量時間討論宣傳物品的設計等令他萌生急流勇退的決定,因為大學再不是教育的機構。當大學不再是教育機構,大學所處的社會當然是病了,而且是重病。羅永生的情況似乎有別於許寶強,他已接近退休年齡,他不過提早一年退休。但像許寶強一樣,羅永生並不是退休,而是集中精神做大學裏做不到的事;許寶強從大學退休後,會進行真正的教育工作,而羅永生則會著手研究香港歷史。如果許寶強是要首先脫離一所病態的大學才能進行真的教育工作,羅永生研究香港歷史的計劃則是要為香港這個病態社會固本培元,藉此從重病中復元。
至於陳允中,他雖然來自馬來西亞,又曾在台灣升學,但自從他到了香港,他一直積極參與香港的社會運動。香港這個病態社會,面對北京方面的專橫跋扈,一股右翼民粹主義應運而生;後者把積極參與社會運動的人士標籤為「左膠」。著名評論人陳冠中曾指出,香港只有作為名詞的左派,沒有形容詞的左翼。右翼民粹主義的出現,香港多了帶有貶意的「左膠」一詞。作為社會運動的積極參與者,陳允中當然早已被冠上「左膠」,換言之在香港這個病態社會參與社會運動,除了要在權力極不對等的情況下,與當權者周旋外,更於應付右翼民族主義者的冷嘲熱諷,甚至無理取鬧,實在令人疲累。陳允中也同樣是從香港這個病態社會暫時退下,思量如何作出更有效的舉措。三人的退,其實都是為了令香港整體社會可以前進!
專題文章 Features
社會的「不能動」與曾俊華競選策略 : 「薯粉現象」的文化政治
Chung Ming CHAN (陳仲明)
人靠面書 : 分析特首選戰的「信任」與「薯粉」的形成
Ching LEUNG (梁靖)
這麼近‧那麼遠 : 羅永生
Yu Mong, Koey LEE (李雨夢)
專訪許寶強 : 離開嶺大的故事
Wai Hoi YUNG (翁維愷)
不如歸去 : 陳允中
Gillian JIN (金其琪)
文化評論 Criticisms
論「六四悼念晚會」: 不悲哀的哀悼與消失的歷史
Yan Ting KUM (甘欣庭)
誰人發明了「單身狗」? : 情感與單身者罪名建構之關係
Pui Yiu LO (盧珮瑤)
電視劇與身份建構 : 《不懂撒嬌的女人》的內地女性與香港女性
Yin Ting NG (吳彥霆)
「豐剩」的香港 : 食物浪費與文化政治
Ho Wah LEE (李浩華)
屬於這一代的情緒 : 從《民困愁城》到《一念無明》
Kit Man WONG (黃潔雯)
回憶一下他們是如何反共
Wing Sang LAW (羅永生)
教育與民主
Po Keung HUI (許寶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