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與命運、亂世情和謫仙 : 論《帝女花》的改編

Document Type

Journal article

Source Publication

文學論衡

Publication Date

12-1-2009

Volume

15

First Page

40

Last Page

55

Publisher

香港中國語文學

Abstract

粤劇乃廣東四大劇種之一,其餘為潮劇、廣東漢劇和瓊劇。粤劇的一個主要特色是綜合性──融匯弋陽腔、崑腔和梆黃而成的。此外,粤劇亦吸收廣東說唱如木魚、南音、小調、粤謳及鹹水歌等,因而形成獨特的地方色彩。 唐滌生(1917-1959)為粤劇界一個重要的編劇家,他將粤劇與古典戲曲接軌,大大豐富了粤劇的文學元素。唐滌生自1954年改編《萬世流芳張玉喬》後,受到啟發,便嘗試從古典戲曲中吸取編劇養分。依這條路線所編的作品如《牡丹亭驚夢》(1956年首演)、《帝女花》(1957年首演)、《紫釵記》(1957年首演)、《蝶影紅梨記》(1958年首演)和《再世紅梅記》(1959年首演)等,皆成傳頌之作。余慕雲(1930-2006)便認為唐滌生的經典作品大都集中在1956至1959這三年內。至唐滌生伙拍仙鳳鳴劇團(以下簡稱仙鳳鳴),更被目為完美的組合。仙鳳鳴本身亦在劇本、道具和服裝等方面,表現認真及進取。陳守仁(1957-)認為仙鳳鳴任用導演、尊重劇本、執行講戲、排戲制度,都是積極的做法。《帝女花》便是唐滌生為仙鳳鳴所編的其中一個劇目。 粤劇《帝女花》為仙鳳鳴第四屆的演出劇目,在1957年6月首演,兩次被拍成粤劇電影。第一齣在1959年上映由龍圖(左几)執導,仙鳳鳴擔綱演出。至1976年,則有吳宇森(1946-)導演、雛鳳鳴劇團(以下簡稱雛鳳鳴)演出的《帝女花》。此外,為紀念唐滌生逝世,白雪仙(1928-)更領導仙鳳鳴灌錄《帝女花》唱片。唱片在1960年上市,(香夭)一曲在英文電台上榜,歌曲家傳戶曉。《帝女花》雖是仙鳳鳴的戲寶之一,當時的叫座力卻不及《牡丹亭驚夢》;《帝女花》主題曲的流行,便有助該劇的聲勢。白雪仙亦言:「這齣戲,是唱片唱紅的。」劇中的動聽歌曲,如王粤生製曲的【雪中燕】(第四場<庵遇>插曲)、改編自廣東大調的【秋江哭別】(第四場<庵遇>插曲)和【妝台秋思】(第六場<香夭>插曲),旋律優美,實有助《帝女花》傳播。

Print ISSN

1683531X

Full-text Version

Publisher’s Version

Language

Chinese (Traditional)

Recommended Citation

劉燕萍 (2009)。性格與命運、亂世情和謫仙: 論《帝女花》的改編。《文學論衡》,15,40-55。

Share

CO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