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 of Award

2-22-2019

Degree Type

Thesis

Degree Name

Master of Philosophy (MPHIL)

Discipline

Arts

Department

Visual Studies

First Advisor

羅淑敏教授

Second Advisor

黃映玲教授

Abstract

香港社會在六、七十年代之交可算風起雲湧,先來六六、六七年兩場不同因由的騷動,接著又掀起了中文成為法定語文、保衛釣魚台等連串場的社會運動,及至反貪運動才稍告一段落。當時的文化雜誌不但投入關注,好些還會介入或參與運動。本研究選取了一九六六至七三年間,《大學生活》(1955-1971)、《盤古》(1967-78),以及《七O年代》(1970-76, 78)幾本各具代表性的雜誌作考察,追踪當時文化界出版物上的政治性視覺生產。

所謂「政治性視覺生產」(political visual production),意指視覺性元素與政治的連結發揮,將之應用在「文化雜誌」場域,主要指通過封面、插圖、排版等元素作視覺性的操作,介入社運或政治文化。文化雜誌作為印刷出版物,既是媒體,也是集合思想討論的平臺,當中接通的仝人網絡,更使其成為一個富政治性與視覺性交叉滲透誘因的文化實驗空間。

透過把雜誌中的政治性視覺生產置於社運的階段性發展來觀察,研究意圖呈示時代政治關鍵性的多重起承轉合如何與之扣連,同時微觀圖像生產遇上的美學政治。正視在香港這火紅的年代造就的政治性視覺生產,其實恰如同從去政治化的香港藝術史書寫中,試勾出被隱沒了的前衛藝術系譜,在探索其特質同時,更望能引動對於香港現當代藝術發展的認知作政治性的反思。

Language

Chinese (Traditional)

Recommended Citation

劉建華 (2019)。在60、70年代之交香港文化雜誌的政治性視覺生產初覽 (碩士論文,香港嶺南大學)。檢自 http://commons.ln.edu.hk/otd/52/

Share

CO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