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資助局優配研究金資助計劃 RGC GRF Project (LU13401114)

香港現代主義的發生 : 1960年代的香港文學與文化
The Making of Hong Kong Modernism: Hong Kong Literature and Culture of the 1960s


活動列表



「我的60年代」講座 : 描繪60年代的文化風貌
日期: 2015年3月3日


人文學科研究中心於3月3日假鄺森活圖書館舉辦「我的60年代」講座,並同時啟動由研究資助局優配研究金資助的「香港現代主義的發生 : 1960年代的香港文學與文化」計劃。承接其優配研究金計劃就有關1950年代的研究成果,人文學科研究中心將進一步描繪更為複雜和更富活力的1960年代文化風貌。協理副校長(學生事務)及中文系教授劉燕萍教授、人文學科研究中心主任兼中文系副教授黃淑嫻教授、人文學科研究中心副主任兼視覺研究系副教授羅淑敏教授、中文系講師蕭欣浩博士、博士候選人沈海燕女士、以及三年級學生周良分別在是次講座中,和觀眾分享了他們對60年代的香港的研究和感想。





60風尚 : 《中國學生周報》影評十年
日期: 2015年4月13日


《中國學生周報》的電影版,曾是60年代熱愛電影的青年人試煉寫作的平台,推動著現代電影的欣賞、評論和拍攝風氣,當時的作者名家輩出,而者編者、作者、讀者之間有著親切的聯繫。先後由羅卡和陸離編輯的《中國學生周報》電影版,給讀者評介世界電影新潮(以至最新電影理論),給作者刊登評論切磋見解,高舉現代旗幟,既評論電影,也旁及文化與社會。

主講人: 羅卡,六十年代開始編輯電影、寫影評,其後任電視編劇、導演,至九十年代重回電影文化界,曾任職香港國際電影節、香港電影資料館的節目策劃,並從事香港電影史的研究。現已退休,仍維持對電影寫作、編輯的興趣。




粵劇與慧婢
日期: 2015年5月29日


劉燕萍教授(嶺南大學中文系)在講座上回顧了一九五〇和六〇年代,從粵劇向粵語戲曲電影的轉變,探討粵語戲曲電影中的懷鄉情結和補償心理。講者還詳細介紹了粵劇中常見的「慧婢」角色,分析其文學特色,配以播放一些粵劇名作的片段,包括《唐伯虎點秋香》和《西廂記》等,與觀眾欣賞這門嶺南藝術。







1960年代的香港城市景觀與建築保育
Hong Kong's Cityscapes in the 1960s and Today's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Buildings
日期: 2015年9月21日


主講人: 林中偉 (Tony Lam),建築師。曾任香港建築師學會古蹟及文物保育委員會主席,現為古物諮詢委員會成員,對建築設計及文物保育有多年經驗。曾參與保育項目包括「雷生春」、「中環街市」、「虎豹别墅」、「永利街」、「上海街」等。主要著作包括《建築師的見觸思》(合著)、《熱戀建築》(合著)、《山林之樂 : 摩星嶺公民村》及最新個人作品《建築保育與本土文化》 (2015)。





從六〇年代國、粵語片看香港的城市空間
Hong Kong's Urban Space in the Mandarin and Cantonese Films in the 1960s
日期: 2015年10月19日


主講人: 舒琪先生 (Mr. Shu Kei),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院長 (Dean, School of Film and Television, APA)。







「南洋三部曲」: 香港電影中的南洋故事
The Nanyang Trilogy : Southeast Asian Stories in Hong Kong Cinema
日期: 2015年10月26曰


主講人: 麥欣恩博士 (Dr. Grace Mak),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講師 (Lecturer,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HKBU)。

不少1950、60年代在香港生產的電影,故事主角總有親屬住在「南洋」。三間擁有新加坡資金的公司,電懋、邵氏、光藝,分別在1950年代登陸香港建立大型片廠,這背後牽涉怎樣的歷史或地緣政治因素?這三間公司都在1950年代中期至後期,派遣攝製隊到新馬取景,拍攝南洋題材的電影,他們不約而同的「舉動」,有何意義?這次講座會集中討論光藝的「南洋三部曲」,並以新聯製作的兩部電影補充香港左派影人對於海外華人的策略。

Many films produced in Hong Kong in the 1950s and 1960s devised plots in Nanyang through protanogists' stories. The three film companies with financial support from Singapore, i.e., the Shaw Brothers Studios, MP&GI, and the Gloria Art, embarked Hong Kong in the early 1950s and set up their respective film studios. Are there any historical or geopolitical factors behind their industrial projects? In the middle and late 1950s, all three companies sent out filming crews to Southeast Asia, and made films that involved plots there. What is the significance behind their film-making? This lecture discusses Hong Kong's left-wing film-making strategies towards overseas Chinese audience, by focusing on The Nanyang Trilogy produced by the Gloria Art and two films produced by the Sun Luen Film Company.






從香港女警歷史發展看六十年代女性社會地位
日期: 2015年11月9曰


主講人: 陳效能教授,嶺南大學社會學及社會政策系副教授。

香港警隊從1949年開始有第一位女性加入,發展至今女性人員在警隊比例己 達百分之十五,而各個部門和警務工作都有女警擔任。但在「好仔唔當差」 的六十年代,為何當年會有女性選擇這職業?處方對女性人員的待遇和想像 又是如何?六十年代是警隊積極發展女性人員編制的年代,也是整體香卷社會女性地位出現具體變化的時期。女警在六十年代的處境和發展如何能夠反 映當時香港社會狀況?







從1966年說起 : 談香港《文匯報》中的「文革」話語
The Discourse of the Chinese Cultural Revolution from 1966 in Hong Kong's Wen Wei Po
日期: 2015年12月1曰


主講人: 梁淑雯博士 (Dr. Suki Leung),香港理工大學中國文化學系助理教授 (研究)。

1966年,中國大陸爆發了文化大革命(下稱「文革」),它不僅為中國大陸政治社會經濟文化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也為香港這塊英國殖民地帶來了巨大影響。除了學界素來所關注的「六七暴動」外,「文革」還進一步激發了香港輿論場的意識形態鬥爭。本演講以六十年代末香港《文匯報》為例,通過分析新聞報道、社論、文藝專欄以及讀者信箱等材科,探討這份左派報刊的意識形態文宣與香港在地元素的種種關係,從而展示「文革在香港」的在地化過程。











「香港 ·1960」 研討會
"Hong Kong ·1960" Conference
日期: 2016年3月12日


18 個人討論 30 部作品 = 1960 年代研討會

  討論作品 主講人
前言   黃淑嫻博士



1959-1961
1959
1960
1960
1961
1961
1961
1961
1961
唐滌生 《再世紅梅記》
李晨風 《人海孤鴻》
張瑛 《血淚人生》
鍾啟文 《愛的教育》
李鐵 《火窟幽蘭》
舒巷城 《太陽下山了》
王天林 《南北和》
崑南 《地的門》

陳素怡女士
沈海燕博士
舒琪先生
麥欣恩博士
蕭欣浩博士



1961-1963
1961
1961
1962
1962
1963
1963
1963
林以亮編 《美國詩選》
林以亮編 《美國文學批評選》
《鳳閣恩仇未了情》
劉以鬯 《酒徒》
胡鵬 《咖啡女郎》
王為一 《七十二家房客》
香港現代美術協會與《好望角》

宋子江先生
劉燕萍教授
黃勁輝博士
吳國坤博士
鄭蕾博士

1964-1965
1964
1964
1965
1965
藍馬現代文社的《戳象》
呂壽琨 戲墨
書法家曾榮光
呂壽琨 不畫之畫四幀
吳美筠博士
盛虹女士
羅淑敏博士
劉汝沁女士





1966-1969
1966
1966
1966
1966
1967
1967
1967
1967
1967

1968
1969
香港《文匯報》
《海光文藝》
中國學生周報編 《新人小說選》
張愛玲 《怨女》
楚原 《神秘的血案》
龍剛 《英雄本色》
朱石麟 《清宮秘史》
龍剛 《昨天今天明天》
「星報青年節目」
「無線」電視的青年節目
劉以鬯 〈動亂〉
黃梅調 《三笑》




梁淑雯博士
魏艶博士
黄淑嫻博士
梁旭明博士
圓桌討論    







「藝術、翻譯與現代中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Art, Translation and Modern Literature in Chines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日期: 2016年5月17-18曰

Fol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