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sertations from all years

Date of Award

1998

Degree Type

UG Dissertation

Department

Chinese

First Advisor

許子東博士

Abstract

《兩性關係性別刻板化與角色》一書指出:「性是生物學上的語彙,依性器官與基因而定,性別是心理學上與文化上的語彙,是個人對男性化與女性化的一種主觀感受〔性別認同〕。」又說:「每一種文化會對男性與女性這兩個名詞加以屬於該文化的意義,對每一類性別應該如何表現 (即性別角色) 有一連串期待。」1 性別向來彷彿有其本質,張小虹《性別越界》:「從文學藝術的呈現機制到社會文化的運作方法,二元對立的性別系統向來根深柢固。」2 男孩不能女性化,女孩也不得男性化,任何越界嘗試都會招到社會排斥,男性及女性的行為均受到性別的嚴密控制。但是西蒙波娃的名言是:「女人不是天生的,是社會造成的。」3 性別是人所建構的,女性氣質乃是文化的產物,根本沒有所謂女性氣質,所謂女人只不過每天去假扮女子而已。是以任何模仿、易服、扮裝成與自身性別相反的行為,都具體衝擊了父權社會性別本質的神話,閃為性別倒錯提供了另類想象的可能。易服研究(Majorie Garber)就指出:「易服的文化意義,正是衝擊一切二元對立,矛頭不單指向女vs男,還有直vs基,性別vs性。易服同志(易服)正是(顛覆二元對立)這種(激進)意義下的第三者。」4 古往今來,不分中外,都有以男扮女,女扮男,甚至以男變女,女變男為主題的文學作品。此篇論文試圖比較三部小說,明清陳森的《品花寶鑑》、五四後巴金的〈第二的母親〉及九十年代香港作家董啟章的〈雙身〉,細看文學中「由男作女」題材的變化及發展,最後觀察這些小說跟「女越男界」作品之間的差主是,再試圖理山一個脈絡。

Recommended Citation

陳傳德 (1998)。文學中的男越女界:試論《品花寶鑑》、〈第二的母親〉及《雙身》中的性別換。輯於《考功集(畢業論文選粹)》。檢自 http://commons.ln.edu.hk/chi_diss/24

Share

COinS